写在朱总理任期将满之际一:一蓑烟雨两袖清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13:01 南方都市报 | ||
(一)评述 一蓑烟雨两袖清风 ———写在朱镕基本届总理任期将满之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再次躬逢“两会”。 今年“两会”是新世纪首次换届的“两会”,是承先启后的“两会”,也是历史跨越性转折的“两会”。在本次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将产生新一届政府。与关注新总理、新部长一样,人们同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了即将卸任的一届政府及其总理。 一 让时光的镜头回到1998年3月19日,刚被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外记者庄严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既包含着浓重的悲壮意味,也深深地印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心中,长久地感动着全中国人。5年过去,这位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五位总理以及他领导的一届政府的业绩在中国将留下怎样的历史地位,时间将作出怎样的回答?人们会不会像当年以饱含深情的热烈掌声欢迎他一样,以同样深情和热烈的掌声,欢送他的谢幕,感谢他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在过去5年来乃至过去10年来所做的一切?2000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丹麦的一位记者曾向朱镕基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有关他个人的历史评价的问题,他希望中国人民在他离任之后记住他的哪个方面? 朱镕基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现在看来,朱镕基显然当之无愧,但同时他又是过于自谦了。 如果我们把镜头再放远点,1991年4月,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朱镕基在63岁的年龄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并于1992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人们看到他总是一副冷峻的面孔,而在它的后面,是一颗炽热、温暖的心,一个冷静、果敢的头脑以及一个诙谐、幽默的大度人格。朱镕基是湖南长沙人,他雷厉风行,敢作敢为,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让人想起湖湘文化中“虽九死犹未悔”的刚烈精神;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形象,又令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士。 也许是时运不济,也许是上天为了考验朱镕基的经济才能,从他当上副总理的那一天起,老天就没有让他轻松过。等待他的是一系列惊涛骇浪激流险滩。 面对激流险滩,他从容不迫:先解决积重难返的“三角债”问题;接着平息股票热、房地产热;缓解工业产品严重积压;扭转1992年、1993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危机;1993年开始厉行“宏观调控”政策;1994年初推出金融、税收等五大改革。直到1996年底朱镕基终才松了一口气:“今天,我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快车道。”中国的经济发展终于闯过了激流险滩,实现“软着陆”,走向顺境。 朱镕基不只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在领导和管理的科学化上大下工夫。国务院机构重组,核心部分就是政府职能的科学化、现代化,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将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这次前所未有的机构改革计划就是由他一手制定的。 面对期待,朱镕基甫一上任总理便提出了本届政府将完成“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务。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走上了一个过去几十年未有的高度和较为平稳的平台,他的一系列国内经济政策,如积极财政政策、国企改革等等,初步完成了“藏富于民”的转变,使中国的民间资本达到10万亿元以上(主要包含了储蓄和股票等);而加入世贸组织、致力发展良好的中美关系等,则使中国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环境。这一切,毫无疑问地大大增强了中国社会在未来几年内的抗震荡能力,为今后中国更深层次的改革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基础。昨天,朱镕基政府报告过程中多次响起的雷鸣般的掌声,已经说明人民代表对本届政府过去5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 其实,朱镕基在总理任期内遇到的棘手问题并不少,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98特大洪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炸中国驻南使馆、中美战机相撞、国际恐怖主义猖獗、李登辉鼓吹“两国论”,还有连续不断的特大矿难、死结一般的“三农”问题、国企改革和工人失业问题、腐败问题……而不管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不管是惊涛骇浪还是激流险滩,中国都一一有惊无险地闯过去了。 二 朱镕基是一位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世界的总理,他充分地运用了自己在现体制下的威信和魅力,大刀阔斧,力主改革。在他的任内,他很少唱高调,也很少提及政治体制改革这一类话题。也许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家,比壮怀激烈的放言更需要的是审时度势。海外有人评价他是受到国际欢迎的“中国经济改革家”。这样的评价应是恰如其分的。更有人指出,朱镕基主政中国经济10年,成功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齐名,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此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朱镕基是中国的“经济沙皇”,又因为总理任内大量发债,是一位“赤字总理”。 毁誉褒贬,都是人人必须面对的。但对于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气和抱负的政治家来说,个人的生死荣辱此时此刻早已置之度外,心里有的只是国家和人民。 现在,可以比较肯定地说的是,朱镕基在他的任期内,把国家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威都发挥到了极致,也把他的个人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朱镕基常常将一句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但是,“公生明,廉生威”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包办一切。当朱镕基面对当面欺骗他的“粮仓事件”的时候,当他面对官员们拍着胸脯保证“固若金汤”不几日就分崩离析的九江“豆腐渣工程”的时候,这位视诚信为生命、连续3次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的硬汉总理,一定感到了某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1996年岁末,朱镕基在北京看话剧《商鞅》,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的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最后被车裂而死。看到这里,朱镕基为剧情所动,不禁潸然泪下。换到今天,回首往事,当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纷纷扰扰是是非非都在其次,在整顿金融和房地产业、推行分税制等过程中,有些既得利益者把朱镕基视为“计划经济的守卫者”、“经济集权主义者”。但以天下为己任的朱镕基不都丝毫不为所动,顶着压力挺过来了吗?而且时间证明了一切。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难险阻中,不是更有人骂谈判人员是汉奸、卖国贼吗?如今又证明了什么呢?面对这一切,朱镕基应是“可堪笑慰平生”了。 但是,对于那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制度性内耗”,任何人都难言轻松。这种“制度性内耗”使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弱小和无助,想必朱镕基对此亦有深刻而独到的感受。比如政府机构改革,中央政府已经完成,一届内阁任期将尽,一些省、市、县、乡的改革则尚未启动。 不论如何,我们始终应该感谢的是:在风高浪恶的国际和国内险境下,朱镕基主持的本届政府不但使中国经济逆流而上,为今后的制度变革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 中国今天的成绩举世瞩目,但是问题依然不少。正如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讲的:第一,贫富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时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农民收入问题,短期内不容易根本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就更应该找到那些治本之策。无论是轻徭薄赋,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都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真正的治本之策在于:改变那种上至总理、下至平民,每个人都变得很弱小无助的环境,消除制度性内耗,让每一个人都变得强大、自由而有力。就以当前社会两极分化和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收入低微问题而论,经济贫困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经济要素(能力、努力等)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社会权利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权利的贫困。因此,从权利入手,解决公民的权利缺乏和权利平等问题,会有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幸,党的十六大以后,这一切已经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包括户籍制度改革、自由迁徙和择业、农民的土地权利、乡镇政府的去留、涵盖农民的社会劳动保障权、平等且逐步免费的受教育权、政治文明、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等。让我们期待新一届政府大有作为。(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