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质疑三胞胎跨省寻父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07:36 西部商报 |
本报讯(记者陈振峰实习记者马艳)昨日,本报独家报道了安徽省太和县农妇黄武侠,因为丈夫嫌弃自己生下三胞胎男孩无法扶养为借口,离家出走整整四年杳无音信,为了养活嗷嗷待哺的三个儿子和寻找不负责任的丈夫,黄武侠不得不走上乞讨路的消息后,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他们都纷纷通过本报热线发表对此事的看法,认为黄武侠完全可以找个工作扶养孩子或寻求当地民政部门的救助,她之所以带着三胞胎出外乞讨,完全是为了“挣钱”。 乞讨现场:许多市民都伸出援助之手 昨日上午9时许,黄武侠与70多岁的老父亲就推着三轮车带着三胞胎从何家庄的临时住所出发来到金龙广场,她们的到来立该引起了许多过往行人及晨练市民的围观,许多市民都围在黄武侠用红布遮起的三轮车前看坐在车上的三个调皮捣蛋的三小子。黄武侠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给围观的人讲述自己悲凉的乞讨之路,讲到动情处,忍不住流下伤心的眼泪。许多市民都纷纷为之动容,掏出1元、5元钱塞到黄武侠手中,让她给孩子买点吃的,不到半个小时,黄武侠就收到20多元钱。三个小家伙则格外听话,在妈妈的教讳下不断地说着“谢谢阿姨”,“谢谢叔叔”之类的感谢话,并且还能用英语说几句口语,惹得围观市民都连连赞叹不已。中午12时,她们又从此出发,延着皋兰路一路乞讨,中午2时30分来到广场南口公交车站旁边。一直乞讨到晚上8时才打道回府,据记者粗略统计,黄武侠今天的收入最少在100元以上。 今后打算:想让儿子进学堂 黄武侠告诉记者,她只所以背井离乡带着三个孩子出外乞讨,即为了寻找负心丈夫让他承担起扶养孩子的责任,另外,也希望能有幼儿园或学校免费收留三个儿子,她可以在此打工,因为凭她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如何是无法承担起三个儿子上学的费用的。 市民质疑:黄武侠完全可以不用乞讨 昨日早晨,本报的许多热心读者看了本报报道后都纷纷通过本报热线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家住城关区的魏先生对记者说,他觉得黄武侠带着三胞胎出外乞讨肯定有自己的个人目的,因为她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悲惨遭遇时一点都不急着找丈夫,而是希望别人能够多给钱,并且在有记者采访时配合的非常好,完全象一个久经考验的“老江湖”,因此他对黄武侠的乞讨行为提出质疑,还有的市民则告诉记者,黄武侠完全可以寻求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扶养三个孩子。在采访当中,一位张先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黄武侠带着三胞胎已将近乞讨4年,假如每天保守计算按200元的收入看,一年就7万多,4年下来最少也在20多万。另外,与本报联动三胞胎其寻父的西安、广州等媒体也都致电本报,还有的媒体则表示黄武侠在当地乞讨时,他们就曾送回过老家,但她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带着小孩出来了。 记者踏访:家乡人士众说纷纭 做为一位母亲,长年带着自己的儿子在外面流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为什么不回家乡?那么究竟黄武侠和他的丈夫离婚了没有,她们这样长期流浪是真的千里寻夫还是为了达到别的目的?昨日早晨10时许,记者带着种种疑问采访了黄武侠家乡的村党支部黄书记,当黄书记的知我们是商报的记者时,黄书记托付记者帮忙安顿好黄武侠及她的孩子们,他说:“她是个可怜的女人,这两年来一直在外地流浪,希望有好心人帮助他们。”随后,记者又电话联系到了黄武侠与丈夫离婚的当地太和县法院后得知,两年前黄武侠和她的丈夫的确在安徽省太和县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是当记者向法院问起有关黄武侠跨省乞讨寻父的事情时,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不用理她,她是个骗子!”据太和县法院政策研究室的宫主任讲,他曾经接到过许多外地媒体打来的电话,询问黄武侠的情况,都说她在不同的省份乞讨,打着给孩子找爸爸的幌子,赚足了善良人们的同情施舍。宫主任认为她这纯粹是一种欺骗行为,带着孩子也是为了博得更多人的同情。 心理专家:乞讨之路对孩子不利 就此事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彭德华教授则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黄武侠的情况的确令人同情,一个女人带着3个孩子,生活起来是何等的困难,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黄武侠没有真正考虑孩子们的将来,而是将孩子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不劳而获,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告诉记者,如果要真正的解决问题,有两个办法可行,一个就是动用社会的力量,先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另一个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让孩子们得到完整的父爱,孩子从小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回给成长带来极大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