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3:05 新华网 |
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江泽民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我国辽阔疆域各个地方的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连队、机关、街道的广大人民群众,此时此刻,也都同我们一道,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的哀思。 几天来,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为中国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限悲痛。世界人民,各国领导人和各方面国际朋友,也为世界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表示深切哀悼。 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共产党人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实践中开辟自己的道路。这是一条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开辟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走这条道路,在广西发动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由于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在长征途中,他参加了标志着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和刘伯承同志一起统率部队,总是处在战略全局中的关键位置,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斗争的最前线,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重大战略决策,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他先后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代理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开辟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国内战争爆发后,他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同刘伯承同志一起率领大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和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同这两个野战军的领导同志一起,领导了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领导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及东南诸省,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然后又率部进军大西南,参加领导了和平解放西藏,完成中国大陆的解放。邓小平同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着怎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探索一条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同志从西南调到北京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党中央秘书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在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政治局委员。他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和深刻论述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的十年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总结经验,纠正失误,调整政策,克服主要由于“左”的错误而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担负起繁重的任务,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历史上的严重错误,邓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后,邓小平同志复出,一九七五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他力挽狂澜,强调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冒着再一次被打倒的风险,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次整顿实质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代表了党的正确领导,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由于整顿的深入势必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邓小平同志又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度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着重大历史关头,就是能否扭转“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的迫切要求下,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原来担任的职务。在决定恢复他职务的中央全会上,他这样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随后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这次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个重大决策的魄力和远见。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成为新时期指明我们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全面部署。他大力支持和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他倡议和推动了沿海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逐步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他十分关心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要求把解决这方面问题逐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他还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改革开放中群众的创造,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群众的经验。新时期以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广大群众衷心拥护。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政治风波,我们党面临着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党和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同志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同时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由于党和政府坚定清醒的立场,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深入人心,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我们的事业继续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道路蓬勃发展。 邓小平同志早就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他本人几次恳切地表达了退休的愿望。党的十三大同意他只留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三届五中全会又同意他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邓小平同志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同志,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一九九二年初他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开好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意义。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八十九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编辑并逐篇审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富有独创性的重要著作。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世界范围来说,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很好总结和探索的重大历史性课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体现在他全部革命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他“三落三起”的经历和他勇敢地开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进程中。当他受到错误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坚贞,对我们事业的未来抱乐观主义。他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正因为这样,他才能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毅然决然地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他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总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总是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他崇尚实干,行动果断,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更是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以更加努力地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悼念。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用这个理论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经济建设是我们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牢牢地把握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必须集中一切力量和智慧,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改革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把深化改革作为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进一步推进整个事业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创举。必须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把经济体制的改革坚持深入下去,与此相适应,把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坚持深入下去。 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清醒地估量世界的发展,勇敢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巩固工农联盟,发展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不断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柱石。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他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大局之下,加强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使我们的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不断作出新贡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两大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尤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继承优良传统而又体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造。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根据中英、中葡协议,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澳门将在一九九九年回归祖国。台湾问题也终将得到解决,祖国的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领导我们重新确定国际战略,调整对日、对美、对苏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打开新时期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邓小平同志一贯教导我们,我们全部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坚持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同志们、朋友们!十四大以来,党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前达到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制订和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规划。现在,正在为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邓小平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的心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