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共河北省委:伟业垂千古 风范存燕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4:14 新华网

  伟业垂千古 风范存燕赵

  中共河北省委

  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与我们永别已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神州大地捷报频传,香港回归祖国,举国同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成现实;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亿万人民正意气风发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胜利地推向21世纪。此时此刻,6400多万燕赵儿女更加深情地追忆这位世纪老人在燕赵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更加崇敬缅怀他所建树的不朽的历史功绩。

  运筹帷幄,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同志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8日到职后,他和刘伯承同志在指挥作战的同时,始终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根据地(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3个地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938年2月4日至6日,邓小平同志到任不久,就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主持召开了一二九师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并部署开创晋冀豫根据地的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根据地创建中的武装、政权、党群等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还特别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领导创建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丰富经验。3月中旬,邓小平等一二九师首长召集晋冀豫区开辟较早的辽县、和顺、昔阳、平定、井陉、元氏、赞皇、临城、内邱、邢台等10个县的区委以上干部会议。会议认为,共产党、八路军要在晋冀豫地区站稳脚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自然山和建立人造山”。会议对于如何发动群众,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扩大统一战线,搞好经济工作和接敌区工作,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等问题,确定了具体的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对与会干部是一次大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为加速建立晋冀豫根据地的进程,为迎击敌人的围攻,作了思想准备。邓小平同志还与中共北方局驻晋冀豫区代表彭真、朱瑞等同志,帮助、指导冀豫晋省委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分别建立了中共冀晋边特委、冀豫边特委、晋东南特委、晋豫特委和太岳特委。到1938年6月时,晋冀豫地区党员即由当年2月的千余人发展到1万人,大大加强了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奠定了创建根据地的组织基础。

  一二九师在创建晋冀豫根据地的过程中,遭到日本侵略军的频繁围攻。为了确保创建根据地斗争的顺利进行,为了有力地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钳制向晋东南进攻的日军,一二九师奉十八集团军总部之命向正太路出击。1938年2月22日,在井陉和娘子关、旧关之间的长生口设伏,击毙日军130余人。尔后回师晋东南,先后取得潞城神头岭、涉县响堂铺伏击战毙俘敌近2000人的重大胜利。邓小平和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指挥的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敌后广为人知的八路军三战三捷。这三次战斗的胜利,给予侵入晋东南和邯长线(即由河北邯郸到山西长治的公路)的敌人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敌人妄图打通邯长大道的阴谋,对晋冀豫根据地的创建,起了关键性作用。太行山燃起的熊熊抗日烈火,特别是一二九师的三战三捷,使华北日军大为震惊,遂决定在晋东南进行一次大规模围攻,妄图驱逐与消灭八路军的主力。4月初,日军调集了3万余重兵,分9路向晋东南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大举围攻。朱德、彭德怀等同志指挥军队奋起展开反围攻斗争。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密切配合主力军作战,赢得反围攻斗争的胜利,4月上旬,邓小平等同志在辽县召开一二九师师部同冀豫晋省委所属各特 委、工委书记及游击支队长联席会议,部署各地党组织、抗日政府、民众团体和地方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动员、组织群众支援战争,保证后勤供应和保护群众。由于动员工作做得好,广大群众实行彻底的“空室清野”,地方游击队对各路进攻的日军不断地进行阻击、袭扰,致使围攻之敌到处扑空,处于饥渴疲惫、惶恐不安的困境。4月16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指挥一二九师主力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于山西武乡长乐村一带,以优势兵力截击来犯之敌之一路,歼敌2200余人。此战对彻底粉碎敌人的9路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敌军纷纷回撤。至4月27日,八路军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共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光复了长治地区,伸向道清路活 动,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形成了晋东南根据地的局面”。一二九师在晋东南站稳了脚跟,为八路军向冀西、豫北进行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呕心沥血,具体指导冀南根据地工作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同志致电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同志,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的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广大平原地区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应立即在河北等地“普遍发展游击战争”。为了进一步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向东发展的方略,邓小平和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当即召开会议,研究并决定将一二九师领导机构一分为三:后梯队由师参谋长倪志亮同志领导留辽县西河头师部,领导晋冀豫的建设和作战;东进梯队(东进纵队、七六九团、骑兵团、教导团一部,师直属队抽调的若干干部)由副师长徐向前同志领导东进开辟冀南平原地区;前梯队指挥机关由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三八六旅全部东进到河北省邢台以西的营头地区,指挥部驻扎在路罗川南岸的小道沟村。根据这一决定,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率一二九师师部于1938年5月5日进驻邢台县小道沟村。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来到河北省。在小道沟村度过的49天里,邓小平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就近具体指导冀西特别是冀南根据地工作上。

  早在1938年2月8日,东进纵队进驻河北省南宫县城以后,即以南宫为基地,向四周各县扩展。到1938年6月底,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根据地初步形成。

  随着冀南根据地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收编改编的游杂武装如何整顿,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需尽快建立等等。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邓小平同志于1938年7月5日由冀西来到南宫县。到南宫县后,邓小平同志向副师长徐向前及东进纵队政委宋任穷和司令员陈再道,详细了解了冀南根据地的开辟情况;并对东进纵队到达冀南后,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据当地抗日斗争形势和任务,邓小平同志和冀南的主要领导人共同研究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冀南人民抗日政府的方案。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冀南根据地开始了党政军民各级领导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充实调整工作。

  为了加强对冀南地区各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和部队的各项建设,为了充实主力兵团和分区基干武装,并针对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与我军争夺冀南根据地的阴谋,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冀南地区抗日武装的整编工作。在大多数连队建立了党支部,对暂时还没有条件建立党支部的连队,都配有党员,从而大大加强了党在各部队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冀南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一个能够实施统一领导的行政机构。8月14日,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在南宫县城召开了冀南各县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冀南军政委员会筹委会,成立以杨秀峰同志为主任、宋任穷同志为副主任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统一领导冀南的行政工作。主任公署建立后,按照冀南人民的意愿,随即发布了八大施政纲领和公平负担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令。接着成立和健全了各县民主政权,任命了一批共产党员担任各县县长。同时,还相继建立健全了冀南地区各级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和妇女救国会等群众团体。至此,在河北省南部,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的冀南根据地基本形成,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辖的5个专署、51个县的行政工作和群团工作,逐步走上了轨道。

  为了进一步健全冀南地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8月19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的指示,撤销了冀鲁豫边区省委,成立了冀南区党委,下设的5个特委改称为地委,并对两级领导班子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加强。冀南区党的领导力量更加坚强了。

  通过这次部队整编和党政机构的调整,清除了一些坏分子,提高了各级组织的战斗力;充实加强了各级领导机构,增强了领导力量和实现了指挥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冀南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8月20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正副主任在南宫宣誓就职并开展工作后,邓小平同志于8月25日离开南宫去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12月下旬,刚由延安返回太行山根据地的邓小平同志又来到了河北威县张庄。

  一二九师师部移驻张庄不久,1939年1月,日寇出动了3万余人的兵力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企图一举摧毁根据地。面对严峻的局势,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决定以袭击和消耗敌人的策略,限敌于少数据点之内,寻机歼敌。1月21日,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同志电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到师部,共商歼敌大计。随后,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在威县城南香城固附近的沙河故道,全歼日军安田中队和四十联队补充大队250余人,烧毁汽车8辆,其他缴获甚多。香城固战斗给骄狂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9年初,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前夜,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分别在张庄和南宫,听取了冀南党政军负责人关于鹿钟麟与我党我军搞摩擦的情况汇报。经研究决定,由刘伯承同志在张庄与鹿会谈,解决摩擦问题。由邓小平同志在南宫乔村,与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会谈,争取他团结抗日。1月16日和25日,邓小平同志曾先后两次与石会谈,劝其与我军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经过谈判,石友三表示愿与我军“合作抗战”,后来他被蒋介石收买,在冀南与我军搞摩擦,1940年2月,被我军赶出冀南。

  1939年3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对冀南地区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停当后,率师部返回太行山区。不久,邓小平同志在《解放周刊》(第71期)上,发表了题为《艰苦奋斗中的冀南》,详细分析了冀南地区抗日斗争的形势,全面总结了一年多来冀南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并对今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冀南根据地作了详细的论述。邓小平同志为冀南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竭尽心智,指导建立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非常重视抗日政权的建设,为建立根据地统一的抗日政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4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明确地指出了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任务,要求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完全民选的抗日政权。根据中 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于是年4月在山西黎城县召开了有冀南、太行、太岳等根据地领导参加韵高级干部会议,重点讨论了根据地建设的统一与政权问题,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北方局委员、太北军政委员会书记邓小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建立晋冀豫边区政府,把冀南、晋冀豫等根据地统一起来的主张。会议接受了他的提议,决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逐步筹建边区政府。经过紧张筹备,冀太联办于是年8月1日在现河北省涉县东辽城正式成立,杨秀峰同志任主任,薄一波、戎子和同志任副主任。冀太联办辖冀南、太行、太岳和冀鲁豫4区,下辖15个专区,115个县。随后实行了普选,建立了区、乡等基层政权。冀太联办的成立,是使根据地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决定性的一步,在统一本战略区强化根据地建设上,特别在对敌斗争上,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

  冀太联办属于临时政权性质,不是经民意机关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北方局遂决定选举产生晋冀豫边区(与冀太联办辖区一致)临时参议会,进而产生边区政府,1941年3月,在涉县靳家会召开的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根据北方局的决定,提议以“三二制”原则选举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为晋冀豫边区最高权力机关,并建议于7月7日召集第一次会议。这次行政会议一致通过了邓小平同志的提议。

  为了进一步阐明“三三制”是建设根据地的一项基本政策,邓小平同志于4月在《党的生活》(第35期)上发表了题为《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的文章,提出了诸如“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党对政权是采取指导与监督政策”、“党团的运用”、“政府机关支部的工作”、“加强民主教育”等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政权建设思想,对即将建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41年7月7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开幕。19日,临时参议会第五次大会决定以中共中央北方局对于晋冀鲁豫边区建设15项主张为基础,订立边区施政纲领。邓小平同志参与讨论、起草15项主张。7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9月1日,边区政府在涉县靳家会开始办公。边区政府下设冀南、太岳、冀鲁豫3个行署和太行1个直辖区。全区共辖149个县,21个专区公署,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至此,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实现了统一,发展到西起同蒲路,东至津浦路,南临黄河,北抵石太、石德路的广大地区。

  坚决果断,彻底实施精兵简政政策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邓小平和刘伯承、杨秀峰等同志雷厉风行,彻底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决定把精兵简政作为晋冀鲁豫边区1942年度的中心任务之一。此前,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即从“百团大战”后部队因大量减员出现的机关庞大,连队编制不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二九师进行了精简整编,把师后勤部门合并到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

  从各级领导机关抽调人员充实到连队,当时就从师部抽出250多人充实到三八五旅、三八六旅等部。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传来后,1942年1月7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即在涉县主持召开了有一二九师直属队、新一旅、三八五旅干部参加的精兵简政动员大会。紧接着,又召开了排以上干部参加的“精兵主义”讨论大会。邓小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阐述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会议制定了一二九师及所属太行、 太岳、冀南等战略区精兵简政的要点。

  1月25日,邓小平同志亲赴太行六分区,具体指导精兵简政工作。在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切实有力的领导下,一二九师及所属各军区严格按照上述要点进行精简。合并了一些性质相近的部门,合并了一些伙食单位,从机关抽调一批年轻力壮的战士,补充到连队。如师直属队的伙食单位,由原来的41个减到19个,太行各军分区和新一旅、三八五旅共减少了156个伙食单位。太行五分区在整编后对编余人员或送学校深造,或投入生产部门,或到地方工作,或遣散回家种地。仅此一项,半年即节省粮食10万斤,经费28万余元。

  晋冀鲁豫边区的精兵简政成绩显著,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表扬。1942年9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其发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充分肯定了晋冀鲁豫的精兵简政工作,赞扬,“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

  邓小平和刘伯承、杨秀峰等晋冀鲁豫边区领导人,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不因为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扬而止步。他们根据边区实际情况,1943年继续实行精简。1943年三四月间,将一二九师所属三八五旅、新一旅分别与太行三、四、五、六军分区合并,所属各团均划为分区基干团,各分区、地委以上机关进一步进行了精简、合并。10月,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进行了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将总部机关和一二九师师部合并,保 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与中共北方局合并,太行分局撤销。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区直属北方局和集总领导,邓小平同志代理北方局书记。在晋冀鲁豫边区的4个战略区中,太行区在邓小平和刘伯承、杨秀峰等同志具体领导下,精简尤为彻底。1944年4月5日,毛泽东在批发《太行区三次简政总结》时指出:“此件很有用,请刘少奇交党务研究室修改文字,送《解放日报》发表,并予广播。”太行区精兵简政的经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产生了良好影响。

  经过多次精简,晋冀鲁豫边区的军队和政府的脱产人员,只占当地居民人数的3%以下,全区的领导机关和战斗机构适应了敌后斗争的艰苦、复杂的环境,取得了1942年5月反“扫荡”、1943年5月反“蚕食”等一系列斗争的胜利。

  发展经济,壮大根据地实力

  1942年至1943年,抗日根据地遭到了百年未遇的旱灾、蝗灾和水灾。敌人趁火打劫,对根据地频繁“扫荡”,同时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作为晋冀鲁豫边区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从事党务工作和军队工作的同时,还以极大的精力领导根据地的经济斗争和经济建设。

  邓小平同志认为,经济斗争是对敌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经济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基础。“没有对敌斗争,谈不上根据地建设。”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条件。所以“没有根据地建设,更谈不上对敌斗争。”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而在战争条件下又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主。所以,他鲜明地提出了“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的口号。包括上述论断在内的邓小平同志的许多精辟论述,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边区军民发展巩固根据地的指南。

  1942年9月,中共中央为扭转困难局面,决定实行一元化领导,成立中共太行分局,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略区的党政军民工作 。

  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中共太行分局在涉县温村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邓小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的报告和会议总结。会议提出的具体任务是:在根据地必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普遍性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战胜灾荒,保证军需民食,打下自给自足的基础。

  这时,从1942年夏开始的旱灾,到1943年春在晋冀鲁豫边区的许多地区仍在继续,有的地方是旱灾、水灾、蝗灾接连发生。受灾面积差不多包括整个冀南区和太行区。

  1943年6月,中共太行分局召开会议,强调党必须加强对生产工作的领导。在救灾中要把生产作为中心环节,尤其要加紧农业生产。7月2日,邓小平同志又发表了《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为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指明了方向。随后,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开展了生产渡荒的伟大斗争。在党和各级抗日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实行“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灾民从事运输、纺织、熬盐、兴修水利等生产性劳动。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直接组织灾民开挖的水渠达到14条,增加水浇地万余亩。太行区参加纺织的妇女达20万人,挣得报酬小米340万斤。通过群众性生产渡荒,既帮助灾民渡过了难关,又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

  1943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一二九师联合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他在会上作了《努力生产,渡过难关,迎接胜利》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在会上,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制定“奖勤罚懒”的赏罚制度的建议。他说:“必须建立赏罚制度,在《命令》中规定,个人生产模范、劳动英雄,给予100元到200元的奖金。有些同志说,这是否过高了?我说不高。这是由于其劳动所获得的,又不是贪污所得,是应该的。对于懒惰不积极的,要给予处分。懒惰,生产不好的单位必须自己吃苦。否则,赏罚不明,就不能将一项工作做好。”

  这个报告的摘要在《新华日报》(太行版)转载时,邓小平同志又将奖金额提高为“200元到300元”。在当时经济极为困难,战土月津贴费只有一元五角的情况下,二三百元的奖金不能说不是重奖!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决策,极大地调动了部队、机关的生产积极性。会后,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开垦荒地,种上粮食蔬菜。邓小平同志历来是个实干家。他带头执行前总机关规定的任务,他和张际春(野政副主任)、刘锡五(北方局组织部长)、李大章.(北方局宣传部长)等一起开荒种麦,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农担任技术指导,他们担粪、平地和下种,到l0月份就完成了秋耕任务。

  1944年4月1日,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公布了著名的《滕杨方案》(即滕代远、杨立三制定的《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这个方案以毛泽东和李富春同志提出的“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公私两利”的原则,批判“一切归公”、“反对私有”的错误观点;提倡劳动,奖励劳动,只要是劳动所得,本人就有权享受,生产越多,所得也就越多;提倡节约,奖励节约;提倡私人积蓄。

  这个方案规定了参加集体生产和节约所得以“二八分红”(公八私--)的分配原则,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手工业生产的70%归已。个人采集野菜,饲养鸡、兔、蚕、蜂“全归自得”。

  《滕杨方案》的公布,把太行山的大生产运动推向了高潮。大生产带来的丰硕成果,不但克服了根据地因敌人的封锁围困、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萧条,帮助群众渡过了灾荒,而且使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提高,部队生活改善,许多干部战士还有了数目可观的存款。晋冀鲁豫边区军民生产运动的伟大成就,不仅使军民战胜了极为严重的物资困难,而且在经济实力方面为反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1945年8月邓小平、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创建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已拥有县城105座,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9300多人发展到30万,成为全国19块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军政双胜,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一面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动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以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平津,夺取东北为目标,调动了大量军队,分4路进犯华北。其中,十一战区孙连仲的三十军、四十军及新八军共4万多人在其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率领下,从新乡沿平汉路北犯,其后续部队4个军向新乡开进。这路进攻之敌是4路进攻之敌中的主力。它企图占领战略要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打通战略要线平汉路的安阳、石家庄段。

  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攻势,刘伯承、邓小平同志迅速从上党战役前线赶回涉县赤岸部署平汉路作战。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必须集中全力争取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的胜利。并指出:“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为了亲临前线指挥平汉战役,1945年10月20日,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同志与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同志从涉县秘密来到设在邯郸峰峰矿区的前线指挥部。根据党中央和军委指示,他们全面分析敌情我情,决定引诱骄狂之敌进入滏阳河河套的沙漠地带加以围困,然后以小部队机动作战,达到消耗其实力的目的。地方游击队和精干小分队则在夜间,携小炮、掷弹筒等武器,突袭其首脑部,使其不得安宁。最后用合围钳形攻势的战法歼灭敌人。

  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不仅注重在军事上打击敌人,而且注重从政治上分化瓦解敌人,成功地实施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两手策略的并用。为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示在高部成立党的工作组,由共产党员王定南同志任组长,田树青、周树一同志为组员,在刘邓首长直接领导下工作。

  平汉战役前,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听取了王定南同志的汇报,并指示他加紧进行争取高树勋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指示王定南同志说:“为打退蒋介石的进攻,使蒋介石政治上陷于孤立,必须在国民党军队中开辟新的战线,首先要争取受蒋介石排挤、歧视的非嫡系部队,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国民党将领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帜下来。党中央、毛主席要求在这一工作上迅速做出成绩。所以你要赶快回到新乡去,做好高的工作。”并亲自安排了申伯纯、靖任秋等同志协助王定南工作。随后又派人到新乡附近建立联络站同高联系。

  平汉战役开始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布置此项工作。10月28日清晨,王定甫同志向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汇报说:高很愿意同我军谈判,但还有些顾虑,主要是他的夫人还在徐州,担心起义后家属要遭迫害。邓小平同志对这个情况非常重视,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军事仗,又是一个政治仗,一定要军政双胜。”并对王定南同志说:“高现在起义,不仅对当前作用很大,对今后的政治影响也是很大的,你转告他,时机很重要啊!”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当即令王定南同志起草电报,请中央电令新四军陈毅军长派人接高夫人脱离徐州。刘伯承、邓小平同志还派李达参谋长代表刘邓首长去河南新乡看望、慰问高树勋。李达向高谈了对四十军、三十军应抱的态度,又谈了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二位西北军将领,不满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江西“剿共”前线举行闻名全国的宁都起义的意义。还说起了西北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变了政治方向,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受到民众欢迎和支持的情景。当双方谈到西北军这些光荣历史时,高树勋将军非常兴奋、激动,更坚定了他举行起义的决心。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领国民党新八军、河北民军共1万余人在邯郸以南马头镇起义,宣布退出内战,主张和平与民主。

  高树勋将军率新八军和河北民军起义,加剧了敌人的动摇和混乱。31日晨,马法五率残部突围逃跑受阻。11月1日夜马法五被俘,三十军、四十军两个军全军覆没。

  党中央对高树勋起义非常重视,11月2日,毛泽东、朱德同志联名给高树勋将军发来热诚的贺电。中共中央任命高树勋将军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下辖3个军。11月10日,高树勋将军在河北武安县伯延镇举行大会,宣布成立“民主建国军”。李达参谋长代表刘邓到会表示热烈祝贺。起义之后,高树勋将军写了入党申请书,由邓小平、薄一波同志为介绍人,经中共中央批准,高树勋将军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平汉战役的胜利,是军事、政治并举,打和谈双管齐下所取得的军政双丰收的硕果。1945年12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平汉战役时说:“此次战役,在参战兵力上,调集了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军区的主力达6万余人,并有后方指挥部组织了30余万民兵、群众直接参战与担任后勤,遂造成我军在站力上的绝对优势。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加上高树勋毅然反对内战,率新八军全部起义,更促成了战役的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

  刘邓亲自进行的争取高树勋将军率部阵前起义,意义重大而深远,毛泽东同志对此备加赞扬。1945年12月15日,他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这份党内指示中,决定把“开展高树勋运动”作为解放区十大工作任务的第二项,指出:“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一方面,由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公开的广大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以瓦解国民党内战军的 战斗意志。另一方面,须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这一光荣伟大的义举,一直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1983年10月,为纪念邯郸起义38周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当年起义地点马头镇建碑纪念,邓小平同志亲自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中,对高树勋起义又作了高度评价。他说,“平汉战役应该说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争取了高树勋起义。……他的功劳很大。没有他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是也不会失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军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三千人。”

  情系河北,关怀河北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全国解放后,邓小平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他的心里一如既往地装着河北人民,时刻挂念着老区父老乡亲的冷暖,他不时地托人捎来问候,给大家送来了温馨的气息。他在百忙之中又十多次抽出时间到河北来视察,对于河北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亲切 的指导。他还像战争年代那样,抽身到群众中问寒问暖话家常,想方设法帮助地方解决群众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中间。他在视察过程中,坚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他那平易近人、关心爱护群众的高尚风范,坚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他那一颗滚烫的“人民的儿子”的心,使在场的干部群众耳濡目染,受到深刻的教育。

  1958年,平山县为发展水利,动工修建岗南水库。库区西马舍口村677户2561口移民被安置到外省插队,因生活不习惯、说话听不懂,1960年春又全部返回故乡。那么多人要求重新安排生活和生产,但是县里不接受返迁户。那么多人没有粮食供应,又没有住房,无奈之中,村支部书记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写信求助。20天后,他收到了令他们村世世代代难以忘怀的总书记的回信:“马祥同志,来信收悉,反映你们移民村建房款物问题,应找县里按政策办理,如若不办,请直接来京找我。邓小平,62.10.8。”短短数语转达了党对群众的一片爱心。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县政府很快落实了移民的建房款,并解决了生产资金。这件事对平山县的干部群众触动很大。

  人们难以忘记,1973年10月22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陪同加拿大总理到广州访问结束后,路过邯郸来老区视察。邓小平同志认真听取了邯郸发展钢铁工业的汇报,他高兴地说:“邯郸是个好地方,我也非常怀念这个地方。这里有煤有铁有水有电,西部地下资源多,东部平原又盛产棉粮,条件非常好,比起西德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自然条件也不差,可以像鲁尔工业区那样,搞个大型的邯邢(指邯郸和邢台)钢铁生产基地。”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省委书记说:“你们省里可 以拿出个详细计划,直接报国务院审批,我支持你们!”当说到“支持”两字,他特别加重了语气。邓小平同志说话干脆、简捷又富有深情,在场人听了无不深受鼓舞和激励。

  这天下午,虽然时间很紧,邓小平同志还是坐上环行火车到当年战斗工作过的西部山区走了一大圈。在武安车站,邓小平同志嘱咐武安县委领导: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对革命作了很大贡献,中央也很重视老区建设,你们一定要把老区建设和群众生活搞好,把工农业生产搞上去。这次我原想到冶陶(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驻地,邓小平同志工作过的地方)等地看看,因时间太紧不去了,请代我向大家问好吧!希望和嘱托,使地方干部们个个心里都热乎乎的。

  在峰峰矿区彭城站,邓小平同志下车后,看到水泥厂的烟尘很大,影响到附近陶瓷生产和居民生活,当即对省委书记说:“这个问题你们要很好研究解决一下。”视察回来,省委书记征询邓小平同志巡视老区后的意见,邓小平同志意味深长地说:“看来变化不大呀!”1973年正是“文革”尚未结束的时期,许多人还习惯于喊口号,不谈实际问题。邓小平同志敢于说真话,关怀老区建设,处处为人民着想的那颗热心,真是让人打心里佩服和感动。

  没过多久,邓小平同志从到他家探望的老区群众嘴里得知,涉县山区有的地方目前群众吃水还很困难。过后,邓小平同志很快找到省委书记,当面跟他交代,一定要下力气抓好这件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后来,省里很快拨了100万元给涉县解决水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老百姓的困难当作头等大事,实打实地一抓到底,让涉县的干部群众非常感动。

  人们更难忘记,1976年唐山遭受了强烈地震的破坏,整座城市几乎夷为平地,人员伤亡十分严重。邓小平同志心里始终装着唐山人民,一直寝食难安。1978年9月19日,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在访朝归国途中,尽管很忙,说什么也要到唐山下车,看一看唐山震后的建设。他不顾74岁高龄和旅途的劳累,视察了开滦煤矿、唐山矿、唐山钢厂、唐山老市区和住宅小区工地并听了唐山建设规划汇报。他老人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深入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教育。

  在开滦煤矿,矿党委书记汇报了地震灾害和恢复生产的情况。在汇报中,邓小平同志不断提出一些问题,当听说住宅仅恢复建设17.9%时,他关怀地说:“去年冬天就是勉强过来了,今年冬天呢?你们组织建设的时候,要设计好了,速度是不是可以再加快一点?”

  当汇报到完成年产2250万吨煤生产任务很艰巨时,邓小平同志问:“机器有进口的吗?”回答说有8套进口液压采煤机。他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有没有?”开滦矿书记回答:“我们这里有一套正在组装,还没有投入生产。”邓小平同志说:“今后主要靠我们国家自己制造。引进的机器需要集中使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便于掌握技术,便于管理。”在唐山矿新风井,邓小平同志看了工人们自行设计研制的支架拆装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不住地点头赞许:“好!好!”

  在住宅小区工地,邓小平同志说:“房间高度两米八,高了一些,要矮一点,加宽一点,扩大一些使用面积,设计工作要搞好。门窗太小太窄,要加大,窗子大了又卫生,光线又好,还省材料。门窗要多用钢的,节省木料。煤气管子要搞好,上下水道要搞好,还要有洗澡间和厕所,楼前楼后要种树种花种草,要修上柏油路。”他一再叮嘱:“你们这里有地震,房子要搞好一点,使用面积要大一点,要住着舒服。”

  邓小平同志视察唐山,极大地鼓舞了唐山人民,邓小平同志视察期间的重要指示在新唐山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丽的新唐山凝聚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

  开放港口,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

  秦皇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是我国北方能源输出大港,也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每年盛夏,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这里工作和休息。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来到秦皇岛,对秦皇岛港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对河北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有力推动。

  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新的热潮,邓小平同志的胸中正谋划着更加宏伟的蓝图。1983年暑期,邓小平同志正在秦皇岛,7月31日这一天,他乘坐一辆中巴,来到秦皇岛海港视察。邓小平同志在1号码头,登舷梯上了引水2号船,他不顾年迈和海面4级风浪的颠簸,沿港区航线看了5、6、7号老码头,14、15号杂货码头,8、9号煤码头和正在建设中的丙丁码头、油码头,在新煤区工程工地,视察了煤一、二期工程的全景。邓小平同志看了沿港各线码头上一派装卸繁忙、热气腾腾的景象,非常兴奋,他仔细地询问了装卸使用集装箱以及是否有压船现象等情况,对于秦皇岛港这个北方大港,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的经济运转、发展建设、领导班子等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这次实地考察后,邓小平同志接着视察了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要进一步开放一批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在他的倡导下,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开放包括秦皇岛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的重大决定。

  邓小平同志对秦皇岛的关心,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250万秦皇岛人民,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重视港口建设加快开放力度的指示,制定了《2000年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方针,把开发港口、改造港口放在首位,并以此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秦皇岛早已今非昔比,变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港口的现代化程度和规模有了极大的提高、发展。一个世界能源输出第一大港的形成崛起,正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所结出的硕果。

  邓小平同志在河北这方热土上留下了不朽业绩,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足智多谋,英勇果敢的雄才大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高超的领导和指挥艺术,特别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建设经济 强省的伟大实践中,再创辉煌!

  《回忆邓小平》(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版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