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6:14 人民网 |
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 杜治平 庄关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初步回答了世纪之交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就是在20世纪后半期,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解决时代的课题,在分析和总结时代的新情况和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今世界仍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依今天的情况分析,该时代已由战争与革命阶段进入和平与发展阶段,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因此,邓小平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历史条件,不同于150年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期,也不同于80多年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时期,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状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此巨大的实际生活变动和差异,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他们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客观基础。 自从本世纪初世界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以来,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初步显示了它的先进性、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而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挫折。因此,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当今急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邓小平同志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勇气和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智慧,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初步回答了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时代呼唤新理论的产生,同时也蕴育了新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经济前提。自现代大工业产生以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促进了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使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真正达到世界规模。于是,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世界工业与农业的分工日渐削弱,而新型的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世界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各工业部门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正日趋加强,社会生产、再生产部门内部的某些环节和领域正在国际化,世界经济联合与调节进一步加强,经济的全球化正在出现。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44000个跨国母公司、28万个国外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这种新的世界经济状况和特点,邓小平同志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①中国要面向世界,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发展战略和体制,就必须“改革开放”。②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就,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它不但影响经济,也影响政治思想文化,往往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产生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蒸气机时代,列宁主义产生于电气化时代,邓小平理论则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回应与概括。20世纪,特别是本世纪50—6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群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兴起。这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突出的标志是核技术、合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以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教育革命为条件,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人类进入了快速发展和不断调整变革的新时代。这一空前规模的社会进步浪潮,深刻而又重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一方面冲撞并洗礼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决策方式等等;另一方面又使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大较量。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了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脉搏,提出要实现现代化,科学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号召“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④ 第三,世界由两极向多极的转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使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我们曾经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准备大打、早打、打核战争。但是70年代末以来,各国间逐步由对抗变成对话,国际局势日趋缓和。资本主义国家高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三世界的崛起,民族民主力量的成长壮大,使世界的格局、态势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彻底瓦解了美、苏称霸的两极格局,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目前,世界已处在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旧格局转变交替的时期。对这种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世界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⑤中国要“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对加速我们的发展比较有利”,⑧它可以保证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发挥作用。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成败得失,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现实依据。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时代。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式已发展为内涵性扩大再生产。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已不再单纯作为上层建筑支持和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而是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并担负起对社会生产的领导;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调节的加强,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相应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尚处在相对稳定和发展状态。邓小平同志正视资本主义的这种新变化,他认为资本主义实质上没有变,但可以与它们发展友好往来关系,学习和吸取其“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⑦上述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论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成为制定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依据。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同对社会主义的反思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加上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等种种原因,使社会主义各国发生了这样和那样的失误、挫折。在此大背景下,邓小平倡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⑧是解放生产力。上述对社会主义现状的认识,成为中国改革的前提条件,成为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直接依据。 可见,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我们分析这种必然性,不仅要看到国内因素,还要看到国际因素、时代条件,更要看到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时代条件的相互联系。总之,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其坚实的时代和历史的基础,反映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不仅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中,而且也深深地植根于时代和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之中。 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时代蕴育了邓小平理论,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主流的特定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代的旗帜。 时代是在发展和更替中不断前进的。在由战争与革命阶段进入和平与发展阶段的当今时代,地球上两种主要社会制度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竞争。两者比优越性,比吸引力,最终看谁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谁在历史的选择中取得胜利,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本质特征。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一情况表现得格外明显、突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时代的挑战面前出现了倒退和失误,引起了人们的疑虑和思考。邓小平同志面对时代的挑战,紧紧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又充分估计到历史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准确地对当今时代的本质和阶段特征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和概括,并且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展开他的科学体系。他以精炼的语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⑨号召我们抓住当前这个很要紧的时期,埋头苦干。可见,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科学体系从总体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高屋建瓴地构建了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具体说来,邓小平理论从以下方面表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 第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永葆青春之活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需要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出新的回答。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分析时代,正确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精神,邓小平同志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认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⑩“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1)这就为我们党观察和分析时代制定了思想路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是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考,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当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了重大的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僵化,裹足不前,在思想路线上犯了教条化、绝对化的错误。由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当作社会主义惟一模式加以固守,这就使得本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时代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指出: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12)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问题很多,其中直接关系全人类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粮食、原料、能源、环境、热核战争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的解决需要全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但是,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和平与发展是两个具有决定性、统帅性的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关系到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战略性问题,它是更深层次上的全球性问题。首先,和平与发展为解决各种各样的全球问题提供着必要的政治保障和经济前提;其次,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它对于解决东西南北矛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最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生存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与优越性将在和平与发展中得到体现。因此,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3)这一英明论断为我们制定新的国际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三,回答了时代的新课题。随着实践的发展,不同的时代会提出不同的时代课题。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超越了他们同时代的理论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发展变化,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面临俄国十月革命后时代的变化,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所以,对时代课题所作的科学回答,就成为指导时代的科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重大而尖锐的时代性课题。邓小平同志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长期的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4)这一对社会主义的新概括,集中回答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落后国家赶上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在这个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时代性课题。 第四,提出了时代的新任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和仟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大致都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他们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己任,着重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历史任务。尽管列宁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做过艰巨的、可贵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都没有很好地回答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性任务。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冲击和破坏了经济建设,限制了中国人对当今世界时代性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苏联和东欧各国也由于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致使国内动荡不安,最终出现了解体和演变的悲惨结局。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调整生产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列社会主义社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这一时代性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15)“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16),“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17)“发展才是硬道理。”(18)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时代性任务,发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最强音。 第五,选择了时代发展的新经济形式。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先后经过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几种形式,而每一种经济形式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曾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形式,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主要强调国家集权和计划指令,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这种经济形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和平与发展阶段的来临,随着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经济信息的快速变动,计划经济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最后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而市场经济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和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市场经济,多次谈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说市场经济只有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木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就为我们党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内容方面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事实上,邓小平理沦的时代特征贯穿于该理论的全过程,伸展于每一个方面。值得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的时候,有自己的理论风格和特点:首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的统一。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时代,紧紧地把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时代的课题、主题、任务等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20)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与时代特征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任务。其次,坚持了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的统一。邓小平同志研究时代,既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又结合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将中国放在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去考察。他是从中国看世界,又从世界的全局看中国。他说:“中同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又说:“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21)再次,坚持了历史发展与时代特征的统一。邓小平同志研究时代,紧密结合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实际。他提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方面建立在对时代认识的基础上,一方面又是对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他提出改革开放,一方面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对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方面是对时代发展趋势、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一方面也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22)第四,坚持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他对时代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任务与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而且在其理论的表达方式上,言简意赅,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比如,他继承毛泽东思想,将时代精神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主题问题概括为“东南西北”四个字,具有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鲜明特色。 三、研究邓小平理论时代特征的重要意义 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的大时代中加以考察,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自觉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国际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引向深入,从而更加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胜利地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理论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它的时代特征也同样表现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改革开放的20年,是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将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具体探索、调整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20年。20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与邓小平同志对时代的分析和把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和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分析的结果;如果我们从时代角度去理解,就会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的任务。同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我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然而它们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能够提高我们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一纲领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科学分析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一纲领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就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把握实事求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精髓,制定了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整套国际战略。这套国际战略是建立在邓小平同志对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邓小平同志对时代特征的英明论断以及对国际问题科学分析等光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国际战略、外交路线的更为直接的理论根据。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已经为实践所充分证明。当今世界,冷战已经结束,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冷战时期处于相对稳定和抑制状态中的许多矛盾爆发出来,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源。尽管如此,但从总体上讲,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没有变。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加强对邓小平理论时代特征的研究,必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党的国际战略和策略的理解,必将对我们观察与处理国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必将推动我们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时代观的研究,以及对各种国际问题的思考,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国际战略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第三,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力量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可以“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23)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自强、自立的必由之路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2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5)的确,当今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突出,世界各国纷纷在高科技领域抢占制高点,以取得竞争的优势。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科学、技术、生产、社会越来越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经济正处在大转折的时期,传统的经济正转向包含科学技术和信息两方面内容的知识经济,一个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增长点、以知识智力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这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把科学和教育放到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去考察,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科学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四,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认识其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从而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引向深入。认识邓小平理论除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践,还要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从时代的高度去理解邓小平理论,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把握其科学体系,领会其基本观点。比如:我们只有研究邓小平理沦的时代特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同样,我们也只有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去考察,才能进一步认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从时代的角度去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然而它们又各自都回答和程度不同地解决了时代提出的特定课题,作出了独特的宝贵的理论贡献,从而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再次,从时代的角度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使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它初步回答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课题,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邓小平理论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的今天,这种意义得到了更充分的显示。总之,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必须予以加强,从而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引向深入,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阔步前进!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12)(13)(14)(15)(16)(18)(20)(21)(23)(2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269、377、377—378、281、128、113、382—383、292、105、373、137、63、377、116、78一79、377、35页。 ⑦⑩(11)(17)(19)(22)(2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126、143、250、236、166、95页。 (作者单位:西北轻工业学院)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学习出版社1999年3月版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