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图文:工作人员抓住了用灯照鹌鹑的盗鸟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9:31 辽一网-华商晨报
图文:工作人员抓住了用灯照鹌鹑的盗鸟者
  10月24日晚的夜查“照鸟”行动中,保护区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历时1个小时,抓住了一名在大地里用灯照鹌鹑的盗鸟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位于旅顺的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0年国务院批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也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经此迁徙。现已记录的鸟类有302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55种,猛禽39种,占全国猛禽种数的47.56%。

  为保护这些飞翔的精灵,28年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始终与盗鸟者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直击捕鸟现场

  10月23日凌晨4时,保护区开始了今年第四次打击盗鸟行动。在尹家村的后山上,一阵鹌鹑的叫声引起队员的注意。49岁的保护区总工程师孙立新指挥着打盗队员安静下来,顺声走了约100米,一张张的被竹竿支起的大网进入视线,一只鹌鹑被挂在网上,两只眼睛在惊恐地四处张望。队员们拿出剪刀把鸟身上的网线剪掉,发现鹌鹑没有受伤,立即放飞。

  “盗鸟者常常用家养的鹌鹑叫声吸引野鹌鹑,然后在四周上网,等野鹌鹑上当后一顿乱哄,忙于逃命的野鹌鹑大都会自投罗网。”孙立新无奈地说。

  有着28年工作经验的孙立新判断,盗鸟者应当刚走不远,没来得及收鹌鹑就跑了。打盗队朝着盗鸟地最近的村追击。不久就在王家村砖厂附近看见了三个“迷彩服”人拎着黑色的兜子匆忙地行走。队员们跳下汽车追了过去,而那三个“迷彩服”则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打盗队员周旋,不一会就消失在山林中。

  当天虽然没有抓获盗鸟者,但打盗队共端了8个捕鸟现场,缴获作案工具竹竿和网若干,还救下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雀鹰。

  据了解,仅今年9、10两个月,保护区已经收缴了3259片各类网具,在网上解救放飞了400余只候鸟。收缴的捕鸟网长度就超过60千米。

  28年不停的博弈

  盗鸟者与护鸟人的博弈在28年前保护区成立之初就开始了,盗鸟者与护鸟人都慢慢地熟悉了彼此的特性,这场持久战一直延续着。

  那些盗鸟者熟悉这里的环境,了解各种鸟类的活动规律和停歇位置。

  据了解,现在盗鸟者的捕鸟方式也在逐渐变化,由零星作战转变为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有人下网,有人放哨,甚至一条“环保来了”的手机短信瞬间就能报信。更让人气愤的是,盗鸟者还在护鸟人员的必经之路中放下钉板,延迟搜捕速度。对于保护区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不知道这场因为护鸟而上演的“无间道”要持续多久,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用良心去守护鸟儿的生命!”

  罪恶缘于利益的驱使

  盗鸟的猖獗是因为有市场的需求,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前这些珍稀野物多在城乡接合部销售,食用者多为普通市民。政府加强宣传和打击后,普通人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大为减少。但非法消费不断地向城市中的高档酒楼转移,甚至有星级酒店参与,食客也变成了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位森林警察抱怨道:“每次检查高档酒楼,老板与食客们就能调动各方‘资源’来求情或施压,应付这种压力,比办案更难。”

  保护区铁山科于业飞科长告诉记者,饭店他们没有权限去查,即使去了也抓不到,那些收购来的鸟都是藏在一些个人家里。捕鸟、贩鸟明着被禁止了,实际上转入“地下”,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于业飞说,一只鹌鹑卖到饭店一般只有10元、20元,而进入高档饭店利润可翻数倍。而一个有经验的盗鸟者一晚上能抓近百只。

  生态与发展的矛盾

  经过28年与盗鸟者的斗争,老铁山捕鸟的人越来越少了。盗鸟曾经是这里的一种营生,建国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还在通过供销社大量收购鸟,传统的习俗与现在的环保理念发生着冲突……

  对庄沟村是候鸟飞迁的咽喉要道,因此这也是打鸟的“重灾区”。提起有关鸟的话题,村子不少人则表现得十分冷漠,面对记者的提问,说句“不知道”便匆忙离开。

  据了解,保护区成立开始禁捕后,掐断了盗鸟者的一些收入来源,看着满山的鸟,有些人还是忍不住偷偷上山盗鸟。护鸟的斗争尚未结束,老铁山却出现砖瓦厂、采石场,老铁山核心区东侧山岭已被开出一个巨大的缺口。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加,很多人担心,老铁山的生态环境将在繁荣经济中遭受创伤。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是摆在老铁山面前一道最大的难题!

  图/本报记者 杨晟坤 文/本报记者 高明

幻灯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