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gif

 











 

 

解说词


战略导弹部队

  【字幕:1996年3月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1996年3月,中国军队在东南沿海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四枚地对地导弹准时起飞并准确落在了预定海区。 中国导弹的成功发射,不仅震撼了海峡两岸,也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

【洞库自动门开启,导弹从不同角度在洞库中运行出库,导弹装备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运行,在发射场起竖、点火、发射升空。】 这就是多年来披着神秘面纱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里,它的名字为--第二炮兵。

【推出片名 战略导弹部队】

(暗转)
【英国伦敦、独特的建筑。V2导弹点火升空、爆炸、受伤的伦敦居民、被炸毁的房屋】 1944年6月12日凌晨,英国伦敦的居民既没有得到空袭的警报,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更没有躲进防空洞,却遭到了一枚来路不明的炸弹的突然袭击。 这就是由德军从350公里以外发射的人类第一枚导弹--V2导弹。

【美军轰炸机穿越云海,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颗由美国研制的原子弹,分别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顷刻之间,数十万生灵涂炭,两座城市夷为平地。 (字幕:广岛、长崎共伤亡20多万人,原子弹留下的后遗症至今仍困扰着这两个城市的人民)

【大国竞相研制核武器、导弹】 从此,导弹、原子弹,这两个二战后期出现的幽灵,使人类面临着更加恐怖和不安!高技术武器的战争效能成为世界政治的新议题,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核讹诈和核威胁也由此成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者手中的王牌。

【建国初期的北京、中国领导人讲话、阴云】 50年代初,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人民中国,既面临着重建家园的重重困难,又面临着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当时,西方大国的某些政界要人和军事首脑们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扬言要对红色中国实施“核绝育手术”,让中国的城市也变成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毛主席接见老帅并发表讲话】 面对核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毛泽东毫不示弱地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长辛店,第一批导弹官兵聚集,聂荣臻、张爱萍讲话镜头】 1957年深秋,近二百名从陆海空三军抽调的军政骨干,在北京西南的长辛店聚集,在聂荣臻元帅和张爱萍上将的领导下开始了导弹核武器创业的历程。

【采访李苏 、李苏 指挥训练发射东风一号导弹的资料】 李苏 ,这位中国战略导弹的第一代创业人,今天已是银发满头,可每当看到自己训练指挥过的这枚导弹时,当年第一次发射试验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1963年10月的一天傍晚,由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战略导弹的发射进入倒计时,李苏检查完各号位情况后,来到隐蔽室。

【东风一号导弹点火、升空】 中国的战略导弹终于成功地飞上了太空。 超级大国的首脑们对中国的导弹似乎不屑一顾,认为中国虽然造出了导弹,但要造出原子弹却是不可能的。赫鲁晓夫甚至还狂妄地说:“离开了苏联的帮助,中国的原子弹响不了!”对此,毛泽东也十分坦率地说:“中国的原子弹要响了,我要送给赫鲁晓夫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字幕: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欢呼,《人民日报》发行号外专版,】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中国的原子弹就爆响在罗布泊的沙漠里,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从此被打破。也正是这一天,苏联的赫鲁晓夫被赶下了政治舞台。 两年后,中国的氢弹又投爆成功。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这在所有核大国中绝无仅有。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起,中国政府就向世界作出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庄严承诺。 1966年7月1日,中国正式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为了保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这支部队为第二炮兵。从此,第二炮兵就成为中国军事领域里的一个“谜”。 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峡谷、茫茫林海和高原戈壁。 (二炮原司令员李旭阁同期声: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可是近百年来中国屡屡遭受外国的侵略,特别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超级大国动不动就威胁对我国使用核武器, 我们为什么要掌握导弹核武器,原因就是要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我们是被迫发展起来的,二炮这支部队也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诞生的。我们部队之所以长期驻守偏僻的山区,原因之一是为了保密,因为我们国家的战略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是在遭受核袭击之后才实施自卫反击,所以就更需要搞好隐蔽保存自己。)

【字幕:1984年10月1日 天安门阅兵】 十八年后,在中国建国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第二炮兵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了。看到中国战略导弹威武整齐的方阵,外国使节和西方记者惊叹不已。美联社为此专门撰文写道:“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 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他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今后美苏两国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再现片名)
【江泽民主席视察二炮部队】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十分关心和重视。江泽民主席多次到战略导弹部队视察,鼓励广大官兵热爱山沟,热爱阵地,热爱导弹事业,努力为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多作贡献。

【导弹车队驶进深山。群山、车队】

【深深的洞库、列队行进的官兵,推着导弹运行的官兵、准备操作的官兵】 指挥员:“号手就位!” 众操作员:“号手就位!…

【操作员开始紧张有序的操作,】 在纵横交错、宽敞明亮的洞库里,中国的火箭兵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操作号手同期声:“一号位正常、二号位正常、三号位正常……”】 虽然,训练循环往复单调乏味,但官兵们却非常认真、精心细致。 (操作员王晓东:“对于我们来说,刻苦训练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那怕这些导弹一百年、 一千年甚至一万年不用于战争,我们也得天天练。因为,只有平时练得越细、越熟,战时才能打得越准、越精!”)

【各种角度的操作镜头】 苦练出精兵,一直是中国军队的治军名言,但在今天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里,光靠吃苦上很难练出精兵强将的。在高技术装备面前,火箭兵们要不断地用知识和智慧来武装自己。 (发射连连长张涛:比如说我们连队吧,一位普通的操作手都要具备20多门专业知识,特别是光学、电工学、空气动力学、语言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运算等基本专业都是必须掌握的。所以,我们连队的战士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干部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因此,训练起来都能很快精通各自的专业。) 人才是建军强军之本,人才队伍的质量决定部队建设的质量,能否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在推进部队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认真贯彻军委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强指挥、技术和操作三支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专业技术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旅团指挥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比较高。此外,还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上千名高层次的专家学者队伍,基本形成了各类人才与现代化武器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一组科技人员工作的镜头】

【唐西生工作学习的镜头】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科技事业,吸引着一批批有成就的专家学者。 唐西生,这位曾在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麾下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在8O年代末以50岁的年龄穿上了军装。入伍后,他刻苦攻关,又为中国导弹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西生同期声:现代战争不仅要靠人的聪明才智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要有精良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能力,才能紧紧把握战场的主动权和决胜权,所以,我们科研人员,特别是高级科技专家肩负的担于很重的。…) (徐玮同期声:在军事科研领域,象我们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光凭在院校里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不断结合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探索现代化战争的新特点,不断跟上高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才能不断地出新课题和新成果。) (唐西生同期声:也就是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路更宽,才能使我们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在还击战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组官兵在车间测试的画面】 今天,在各发射部队,学士排长、硕士连长、博士工程师已不鲜见,一专多能的士兵层出不穷,靠知识武装起来的官兵用数字化、程序化的精良仪器操纵着这些现代化的导弹,掌握着高技术的战争进程。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多次组织百名以上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战略导弹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某型战略导弹挖潜增程和某型战略导弹延寿等重大成果的研制成功,不仅全面改善了导弹装备的科技含量,也彻底改变了部队的战法、训法,有效提高了部队的质量建设和作战能力。

【导弹车队驶向训练场,镜头从天空摇向起竖的导弹,在导弹旁采访某发射营长伍永吉】 (营长同期声:过去,装备不进场我们就没法组织训练,从8O年代中期有仿真模拟系统后,再也不受时间、场地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了,各连队随时都可以组织单元训练,训练课时成倍增加、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全营的合成训练也十分容易。随着训练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训练效果非常显著。) (某部参谋长曹云喜同期声:对我们发射部队来说,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确实很先进也很适用,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年只需组织几次实装操作,增强操作手的感性认识及合成意识就行了。现在,刚入伍的新兵一般在当年就可以熟悉操作技能,三年以上的操作手大部分都达到了一专多能。)

【曾蛟学习工作的镜头】 他曾是一位普通的战士,却凭着对导弹事业的钟情与刻苦,熟练掌握了导弹中成千上万条电路、线路,逐步走上了由庄稼汉到导弹通、普通操作手到士兵专家的道路,并被授予“爱军习武标兵”荣誉称号,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接见。现在,曾蛟经过导弹学院四年的学习,已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模拟训练,多位操作手特写】 如今,在中国战略导弹各发射部队,士兵中的技术尖子长年保持在千名以上,所有发射分队全部达到代表战斗力水平的等级标准。 (某旅长同期声:人才的高度密集和科学的方法,给我们部队的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一旦我国遭受核袭击,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们的战略导弹随时都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为,付出应有而又沉重的代价!)

【运行的秒表,在夜幕中竖立待发的导弹,紧张操作的官兵】

【同期声】:“一分钟准备!” “钥匙转四!” “按转电!” “按点火!” “点火灯亮,时间临袂!”

【各种型号的导弹发射升空】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阵地与机动发射相结合,包括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多型号、系列化的战略防御体系,先后成功发射了多枚各种型号的导弹,这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具备了“全天候”常年作战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能力。 第二炮兵是中国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装备有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导弹武器,肩负着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国政府多次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保持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发展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常规导弹武器,完全是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服务的。中国政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都不会对无核国家,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历史已经证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有限的核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旋转的地球、城市、公园、欢快人群】 核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人类智慧的结晶。核技术若用于和平,将造福人类,若用于战争,将贻害世界,这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自广岛、长崎遭受核打击后,五十多年来,再没有第三颗原子弹落向世界的第三座城市。但愿原子弹永远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于战争!

编导 撰稿 叶长玉 摄 像 李建明 段太勋 张 宏 张谨慎 吴添平 蒋于生 制 片 吕一东 任文彪 监 制 张西南 陈德春

 

中国新闻社 新浪网 版权所有,未经特别书面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