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中新网香港十二月十八日消息:台北讯,去年七月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是半世纪以来台湾的两岸关系政策最重大的一次转向,引发了强烈震撼。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的该报记者调查采访专文透露,其实,“两国论”原本规划的落实方向,甚至还包括了修“宪”、修法及废除“国统纲领”,企图以一道一道步骤做成“两国”的既成事实,最终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篇文章阐释了“两国论”出现的环境背景。由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三不”立场,学者提出“中程协议”构想,加上大陆的“大国外交”日见成效,李登辉感到“一个中国”难以抗拒,两岸政治谈判压力愈来愈大。于是,深受李登辉信赖的新生代幕僚——“国安会”咨询委员蔡英文与张荣丰、“总统府”副秘书长林碧昭,便和台大、政大、台经院等多位法政学者组成了一个小组,研究如何“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 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一九九九年五月完成了一份研究案,其结论是:必须将两岸定位为国家对国家的关系,才能走出“一个中国”的框架。而立论依据,是一九九一年修“宪”已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台湾,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统治权的合法性,民意机关也仅从台湾人民中选出。一九九二年修“宪”进一步将正副“总统”改为台湾人民直接选举,并在一九九五年完成首次选举,使所建构的“国家”机关只代表台湾人民。因此从一九九一年修“宪”以来,两岸就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一词,当时并未出现在研究案中。 文章揭露,该案也明确规划了以低调、渐进的方式,分阶段落实“两国论”的步骤。包括了“修宪、修法、废除国统纲领”。在修“宪”部分,建议方案之一,是冻结第四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另订增修条文“中华民国领土为本宪法有效实施地区,宪法第四条不适用”代之。 在修法部分,则将所有法律中之“自由地区”、“台湾地区”、“大陆地区”等名词改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于以“统一”为目标的“国统纲领”,则先弱化再废除。研究案中建议不再用“统一”两字,改用“终局解决”四字,提出“统一不是唯一选项”论调。作法则分成几个阶段:先“少提”,然后“不提”,再慢慢公开“新思维”,最后废除“国统纲领”,另以“两岸纲领”取代。而“两岸纲领”的进程、条件与内容,这份研究案中也作了具体规划。 研究案更检讨了当时的大陆政策,包括建议以后不要讲“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一个中国就是『一中各表』”;不要再说“一个分治的中国”、“一国两府”、“中华民国自一九一二年以来即存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也要少提波茨坦宣言及开罗宣言。 简而言之,“两国论”就是放弃对中国大陆的主权宣告,也不再以统一为国家目标,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以此新基础来推动两岸政治谈判,开创所谓“两岸关系新局”。 文章说,李登辉对研究报告相当认同,但觉得牵动层面太广,得好几年才能做好;于是决定原则接受研究案的论点,挑一个时机以“陈述事实”方式对两岸作出新的定位,也为未来的大陆政策定调。结果,李登辉选择七月为“两国论”的发布时机,借七月初接受“德国之音”两位记者专访之机,亲自依“两国论”的研究报告写下大段答复。为了缓和冲击,在两岸是国家与国家关系之外,再加上了“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两国论”出笼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只岛内哗然、大陆反对,美国也勃然大怒。在内外情势皆不利下,“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不得不退让,但相关人士经过检讨之后,认为问题只是出在“顺序弄错了”。 原来,“两国论”是有一道一道步骤的。例如修“宪”时,以隐讳的“宪法有效实施范围”代替赤裸裸的“台澎金马”,在大家不会注意到的情况下作国家定位的根本变革。对“国统纲领”也是逐渐弱化稀释,然后再以“两岸纲领”取而代之。一步一步地做,每一步都小到似乎不成为被指责的理由,也不会引起注意,但日积月累下来,就做成了“两国”的既成事实,届时要不要作政策宣示都不重要了。 现在,李登辉已经下台,“两国论”却未必随之而去。文章指出,当时研究小组的要角蔡英文、张荣丰,如今分别出任“陆委会”主委与“国安会”副秘书长,都是陈水扁最重要的大陆政策掌舵者;与其把焦点放在新当局还提不提“两国论”,不如仔细看看,台湾当前的两岸政策,到底有多少是“两国论”的未竟工程!(据中通社)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