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毒大米”牵出一连串其它“毒物” 近日,媒体上“毒”字曝光率颇高,这让满怀欢喜迎接新世纪的人们多少有些尴尬。20世纪最后几天里,在这个字眼上纠缠不清,实在不是件幸事。但事实必须去面对。 最早的消息是,广东等地发现大量掺有工业用油的大米。造假者用白蜡油等工业用油对陈旧米进行抛光处理,经过处理的大米色泽明亮,看起来晶莹饱满,其实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急性中毒,出现严重腹泻、昏迷等症状。 媒体报道说,“毒米”从河南原阳的大米市场流出,而生产却是在山东的鱼台。至于流向就太多了。自媒体报道广东发现有毒大米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紧张排查。 12月20日,新浪网上约有90条有关“毒大米”的新闻,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河北邢台挖出40吨掺有矿物油的大米”、“邯郸查获有毒大米已有相当数量售出”、“60吨毒米流入贵州已有3人中毒”、“重庆发现有毒大米卫生执法队追查源头”、“广西岑溪查获一涉嫌有毒大米案”…… “毒大米”还牵出一连串其它“毒物”。 比如“毒油”———《大连日报》消息说,在大连,市卫生行政部门查获了一批掺有矿物油的芥末油; “毒木耳”———《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北京清查粮油副食品集市时发现,一些制假者为了加重黑木耳的分量,将对人体有害的硫酸镁、硫酸钡等盐类撒在木耳上; “毒面粉”———来自《辽沈晚报》的消息说,据本溪市技术监督局的抽样报告,在本溪市抽检的27个面粉品种中,22个是不合格的,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面粉中增白剂超标; “毒茶”———在湖南岳阳,已经绝迹了100多年的“光阴茶”又现市场,造假者在低档茶叶中掺入滑石粉、颜料、白蜡,制成类似毫茸遍布、翠绿诱人的高档毛尖; 还有“毒瓜子”、“毒猪肉”…… “毒大米”发明已3年 对于市场造假、贩假事件,我们似乎已见怪不怪了。就像“毒大米”,如果不是中毒事件暴露,这些大米还会源源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南方周末》一篇报道说,一个混迹于河南原阳桥北大米市场多年的米贩子对此事件的评价是:小事一桩,撞到枪口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对“毒大米”案犯的专访,也向人们证实:“毒大米”发明已有3年。 有的媒体将大米之“毒”归于市场之“毒”。 “清白的米,不清白的米市”,《南方周末》的文章说。表面上看,情况是如此。在河南原阳,市场管理之混乱难以想像。“毒大米”涉案人员王斌倒装大米的几千只米袋子,就在市场内购买;50多吨山东米就是在市场管理处的眼皮底下拉进来,又改装成东北米拉了出去。当记者问及市场有关管理人员今后能否杜绝掺油米进出时,他却反问道:“全国有多少在逃犯?全中国有多少人想犯罪?这些你知道不知道?” 但不清白的岂止是米市?仔细追究下去,有些地方的政府在某些造假事件中的角色也不清不白。 11月26日,河南某县棉花造假案被曝光,暴露出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当造假者为地方政府带来一定财政收入和虚假市场繁荣的政绩时,造假就有了存在理由。《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该县,非法棉花收购加工点星罗棋布,镇街上形成“家家搞棉花、街街是市场”的景观。这样的景观就在地方政府眼皮底下,兴旺发展着。既如此,“毒大米”发明3年,流转3年,至今才被发现,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渴望安全地生活 这样不清不白的市场和不清不白的行政,最直接的后果是搞垮一个地方的经济。“伪劣皮鞋”一度让温州人蒙羞,“毒棉花”和“毒大米”也使曾经热热闹闹的河南棉花市场、大米市场门庭冷落。但是,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信用概念在人们心中因此被挤压、被击退、被消融。市场之“毒”,最终毒蚀的是社会的道德准则。 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解就是,可以安全地生活。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没有防空警报,没有流弹,自由地呼吸。但现在,另一种不安全正在威胁我们。 万维读者网《教育与学术论坛》上的一篇文章说,“天亮了,我起来,早餐想下楼吃油条,不敢,怕潲水油和洗衣粉”;“下班去饭局,我不敢相信海鲜的分量和鲜活度,跟服务小姐去核准,我不敢相信核准后端上来的真正结果……” 因为不安全,人们会用怀疑将自己包裹起来,用假面把自己包裹起来。以不安全的状态应对不安全的环境。如此周而复始,市场之“毒”最后的演变就是社会之“毒”了。(本报记者 郝洪)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