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最近有两名政府官员辞职下海,备受瞩目。一是山东省垦利县县长门新国辞去公职,到山东的私营企业黄河集团打工,年薪20万元,再加上一比一配股。一是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游宪生辞官下海,正式入主上市公司“ST中福”(民营公司)担任总裁,年薪20万元。游宪生是福建省厅级干部中仅有的两名博士之一。福建省人大第一次否决了他的辞职报告。游宪生重写了一份报告,情真意切地恳请辞职。 门新国在辞职申请中表示“愿为领导干部的分流做个表率”。有关门县长和游厅长辞职的新闻报道中,一般都要介绍一下机构改革情况: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行政编制是多少,超编多少。国务院要求地方精简50%,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将被精简分流。这无非是想说明,二人的辞职顺应了大势———如果有更多的公务员以此二人为榜样,机构改革的难题岂不是可以迎刃而解吗?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误导。 不难想像,如果公务员队伍中的优秀者都像二人那样的话,能者都走了,留下的大多是庸者,那么,政府成什么了? 所以必须搞清楚,机构改革及精简机构的宗旨及根本目标是什么。精简,精简,“精”在前,“简”在后。精简机构,绝不仅仅是机构的撤并和人员数量的减少,而应该是一个优胜劣汰、优化组合的过程。其针对的是政府机构过于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相当普遍。精简机构就是要裁减冗员,同时也要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真正贯彻精简机构的精神,真正需要的是“淘汰机制”。所谓“淘汰”,就是“去掉差的、不适合的”,即“劣汰”。大浪淘沙,随水流去的是沙子,留下来的应该是金子。 而这二人的辞职却与精简机构的目标正好相反。不是“劣汰”,而是“优逃”。说白了,就是政府机构被民营企业挖了墙脚。至少是在对这两个人才的争夺上,政府败给了民营企业。如此造成政府减员,只会使政府机构越减越“糟”,而不可能越减越“精”。 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机构改革中把公务员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种人是有“关系”的人,第二种是平庸无能的人,第三种是优秀而无“靠山”的人。前两种人不能被精简,后一种人应该是被精简的重点。为什么?第一种人,不言而喻;第二种人不能精简的理由是,他们没有能力面对市场,如果硬把他们分流,无异于把他们逼上绝路;第三种人有才有能,离开政府机构,谋职不成问题,甚至海阔天空,所以在精简机构时,当然应该首当其冲。于是,每当分流的任务下来时,就有单位领导找比较优秀的职员谈话,“鼓励”他们出去“闯一闯”———这绝不是荒诞的笑谈,而是不少单位正在发生着的事实。 如果没有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没有真正民主的选拔任用制度,更重要的是没有不受权力、人情等干扰的人才环境,导致的结果将是,平庸者难以被淘汰,优秀者也很难被吸收,甚至像上述二人那样主动地“逃离”政府。 其实,门县长说他要为“分流作个表率”,不过是个美丽的遁词。他和游厅长的辞职,与精简机构无关。这样的事多了,对政府来说,绝不是好事,而是坏事。(盛大林)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