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两会”观察:“十五”计划新意何在? 即将提交“两会”审议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制定的背景、思路、手法、内容上,都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意。 其一,背景新:内外环境悄然生变。 制定“八五”计划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制定“九五”计划时,市场经济得到确认,但传统观念犹存;制定“十五”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建立,市场观念深入人心。 制定“八五”计划时,中国尚未告别短缺经济,解决温饱还是头等大事;制定“九五”计划时,商品供求关系开始转变,中国人奋力奔小康;制定“十五”时,中国人初圆小康梦,多数商品供过于求,内需不足、产品积压、产能闲置、通货紧缩前所未有地困扰着中国人。 制定“八五”计划时,中国开放如履薄冰,外资进入谨小慎微;制定“九五”计划时,中国尝试接轨国际,外资进入连掀高潮;制定“十五”时,经济全球化蔚为大潮,中国“入世”指日可待,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其二:思路新:发展求效改革求新。 参与制定“十五”计划的经济学家张卓元说,“十五”计划不提生产刚性指标,少有政府发号施令,让企业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国家只提长远设想,进行产业政策引导。 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认为,“十五”计划在发展思路和改革思路上都有新的突破。 在发展思路上,“八五”以前,中国重数量增长、重速度加快;“九五”提出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强调,“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改革思路上,从当年不具统一性的政策改进,到如今全面的制度创新,中国正在建立真正与国际规则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的新型体制框架。 其三,手法新:各方意见兼容并蓄。 此次制定“十五”计划,改变了以往由计划部门提框架,社会参与修改的做法,而是延请各方贤能,共同参与,反复讨论,形成建议。 胡鞍钢说,“十五”计划基本体现了参与性、公开性、包容性。 其四,内容新:结构主线贯穿始终。 “九五”计划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计划已上升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结构主线贯穿于所有与经济有关的阐述中。 服务业、信息化、生态环保、开放型经济、西部大开发、城镇化、科技创新、社会保障,新领域、新举措为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注入新内涵。中新社记者余东晖(完)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