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5年前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将有着百年历史、百万人口的华北重镇唐山毁于顷刻之间。25年弹指一挥间,一座繁荣美好的新唐山又崛起于渤海之滨。唐山被誉为凤凰之城,凤凰之城从毁灭到如今的变化和发展有力地证明: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相信,唐山市委、市政府在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一定会带领700万唐山人民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建设更繁荣、更美好和现代化新唐山的宏伟目标,再创新辉煌。
在南傍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之地,坐落着一个现代化的沿海重工业城市,这就是被称为凤凰城的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的历史可圈可点。这里因为诞生了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道铁路、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具等诸多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而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唐山的业绩令人自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创业,唐山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等为主的十大支柱产业,并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目前,唐山拥有亚洲最大的盐场,全国最大的配焦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水泥生产企业和全国三大碱厂之一的盐化工企业;
唐山的精神催人奋进。1976年7月28日的那场大地震,一夜之间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废墟。短短的25年后,英雄的唐山人民凭借江泽民总书记高度概括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华北大地上重新筑起了一座崭新的城市,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壮丽篇章。
双手铺就繁荣路
盛夏7月,我们走在唐山的街头巷尾,看到岁月早已抚平了强震的裂痕,凤凰城内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气息。
在市中心的城市广场,市民杨大爷指着成片的绿地对我们说,这可是华北最大的城市绿地啊!环顾四周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建筑,看着享受都市生活、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谁能想到,25年前,这里发生了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中共唐山市委书记白润璋骄傲地告诉我们:今天的唐山,已经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37亿元,比“八五”多出2308亿元,年均增速1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在全国50个中心城市排名中名列第24位。
采访中,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个干部都会跟我们说:下去看看吧!现在我们公路方便着呢!农村也是一天一个样!他们神采飞扬,骄傲和自豪总是写在脸上。确实如此,“九五”期间,唐山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接近20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90多亿元,是“八五”时期的10倍。如今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环绕市区、辐射全市的“O+X”型的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高速公路连接线、国省干线为主通道,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大交通格局,市县之间实现了“一小时经济圈”。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经勾画了要在唐山沿海建立一个可与美国纽约港比肩的中国北方大港的宏伟蓝图,如今正在唐山人民的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1996年底,京唐港一号港池8个泊位全部建成,形成了78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正式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随后他们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京唐港的吞吐能力。目前,二号港池的泊位大部分业已建成,此外,20万吨级矿石码头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建设也已经箭在弦上。预计今年京唐港运营量将突破1000万吨。此外,装机容量超过263万千瓦的电网,作为全国十大基地的钢铁生产能力,全国煤炭蕴藏最丰富、开发最早、开发能力最强等等强势工业的基础,为唐山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产业的优势造就了昨日的辉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智慧的唐山人没有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技术创新,就不会有飞跃性的发展。于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以此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多层面、全方位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结构,三是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2000年底,全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的大中型企业达到31%,科技贡献率48%,全市151家大中型企业有113家建立了技术创新开发机构。“九五”期间,唐山市共取得科研成果1422项,其中10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增加工业增加值212亿元。科技创新为唐山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采访中,记者曾在街头随机找到一位市民,她叫张子月。问她对唐山的看法。年轻的张子月说:“我去过全国很多城市,要让我看唐山,只有两个字———繁荣。”
众心浇开文明花
“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援助,对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博大而无私的爱,我们有着特殊而真切的体验。”唐山市文明办的同志动情地介绍说:“正因为如此,唐山大地震对唐山人民的思想和心灵也是一次洗礼。从这以后,其他地方有了什么灾害,唐山人民总是自发地捐款捐物,踊跃相助。”
在过去的25年中,唐山人民在用双手建设新唐山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心血构建了一座精神文明的大厦。如今,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成为唐山人民的自觉行动。
这是让许多唐山人引以为荣的佳话。1990年,唐山市税务局路南分局小山税务所职工张启柱,在风雪中奔走4小时,将迷路的5岁小男孩送回家,由此获得了唐山市第一届“学雷锋十佳”称号。自那时起,“月评学雷锋十佳”活动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并早已成为唐山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漫步在唐山街头,你不难发现红绿灯不再是“仅供参考”;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已经蔚然成风;豁达热情、蓬勃向上成为唐山人的特质。探根究因,这些都与唐山市经年累月开展市民教育、强化道德养成分不开。8年来,他们以《唐山市民文明读本》、《唐山市民行为规范用语手册》为基本教材,印发100多万册到基层,并开办了470所市民学校,对市民进行系统教育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对全民进行闭卷考试,以此促进全民学文明用语、做文明市民的自觉性。他们还在各单位大力推行“三德一体”教育管理,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管理,把职工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一起考核评比;采取“文明职工升降制”、“文明职工评比红白榜”、“文明职工评比档案跟踪”等多种形式,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促进文明单位建设。
近年来,唐山成功举办了中国陶瓷博览会、中国评剧艺术节、首届全国民间艺术节和多次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比赛,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精神,已成为唐山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明,已成为唐山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踌躇满志向明天
暑气蒸腾,骄阳逼人。当我们走进唐山市城南的南湖公园时,大片的绿地、树荫和水面让人油然感到清爽。看到一些市民徜徉其间,留连忘返,我们也迅速被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所吸引。兼任南湖地区整治总指挥的市委副书记陈满自豪地说:你们想不到3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吧。如果没有录像和图片为证,几乎不能想象,这个地方原是采煤的塌陷区,污水满沟,杂草丛生,蚊蝇滋生。仅仅经过3年的努力,唐山市民就“化腐朽为神奇”,建成了一座占地400公顷的开放式公园。过去外迁的人,如今都急着往回搬。今天的唐山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留给子孙的不应该是千疮百孔的地皮,而应是真正的财富!曾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唐山人,如今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他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从长远发展出发,唐山市致力于构筑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他们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拓荒造绿,精心营造城乡绿化新景观。截至去年底,唐山的城市绿化总面积4700多公顷,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
今年上半年,冀东水泥股份公司利用回转窑余热电等节能技术改造,使吨熟料耗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9%,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唐山市也随即先后推广了这项发明。据了解,类似这样在消除“黑白黄”三色烟雾污染的同时,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事,在唐山还有很多。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累计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20万吨,实现产值3亿余元。
1998年,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后白春明来到唐山。一年后,作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注水处理成套设备及综合智能自动化系统等两个科研项目的技术带头人,白春明获得了2000年度唐山市“科教兴市市长特别奖”。多年的奋斗使唐山人更加坚信,人才是赢得创新优势的核心。于是,这里用环境吸引人,用政策激励人,用事业留住人,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开发利用。到2000年底,全市引进高新技术人才5000余名,通过聘用、兼职、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引进两院院士31名,京津地区高级专家和留学人员近300名,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培养紧缺专业人才3500余名。人才如水,托起了科技之舟,去年,唐山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6家,高新技术产品262项,年技工贸收入92亿元。
在唐山大学,记者让大学生们展望一下唐山的未来。一位同学歪着脑袋想了许久,然后说出这么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了百年风雨,唐山正踌躇满志地迈向繁荣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郑宏范 吴亚明 陈鹏 《人民日报》(2001年07月26日第一版)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