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30日,国民党第16次代表大会在岛内社会各界的殷切期待下如期举行,出席会议代表一共有2001人。国民党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创新与革新,凝聚全党共识,赢得年底立法委员暨县市长选举”。这次会议通过了大会最后宣言、党章修订案等文件,选出了国民党新一届领导机构成员。这是国民党在遭受李登辉12年摧残后召开的首次党代会,是为年底选举而举行的动员誓师大会,也可以看做是国民党重新再出发的一次大会。
李登辉“整党”———阴损狠毒
多年来身为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却一直处心积虑地从事着削弱国民党乃至整垮国民党的勾当。具体作法如下:一是排斥异己,建立威权统治,全面削弱国民党的权力基础。他通过“代理党主席之争”全面压缩蒋家势力,通过前4年任期内的4次改组“内阁”和1990年的“二月政争”摧毁亲蒋势力,通过“十四全”赶走“新国民党连线”,通过1996年3月的“总统”选举赶走党内实力派,全面压缩非主流派,通过1996年底的“精省”和2000年3月的选举逼迫宋楚瑜造反。这一系列连环分裂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从而使其元气大伤,直至病入膏肓。二是宣扬“台独”,鼓吹“第二共和”,全面动摇国民党的政治理念。李登辉“身在‘中华民国’,心在‘台独阵营’”,把国民党说成是“外来政权”,在其执政末期还抛出了“两国论”,严重恶化和破坏了国民党的执政基础。三是最后一搏,利用去年的“总统”选举,分裂国民党,让“外来政权”下台。去年3月的选举,李登辉在连任无门的情况下,于是乎便要想办法将国民党“选”下台。此人在最近出版的三本回忆录中,已经不打自招,承认他表面上支持连战,实际上是吃里扒外,挑起“连宋之争”,从而达到扶持民进党候选人的罪恶目的。
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国民党没有毁在别人的手里,可悲的是它是毁在自己的党主席手中。因此彻底清除李登辉的影响和流毒,当然是国民党改造的中心任务,也是这次国民党“十六全”的重心所在。
国民党改造———卧薪尝胆
“十六全”的召开,是国民党进行改造的结果。国民党改造是关系国民党未来的一场硬仗。国民党败选的次日,台湾民众便自发地走上街头要求李登辉下台谢罪,自那时起,国民党的改造便被提上议事日程,至今已经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党员直选党主席、成立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建立民主运作程序、制订公职人员提名规定、97万党员完成重新登记、部分党产信托等多项政治改造任务。
国民党改造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清理和结束李登辉12年间造成的破坏,赢得年底举行的“二合一选举”,拉回失去的党心和流失的选票,扩大国民党的政治基础。一要纠正被李登辉搞乱的组织路线,建立民主化、制度化的运作和决策体系,适应政党轮替的新环境和“选举型政党”的角色。二要纠正李登辉搞乱的政治路线,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坚决回击下台后的李登辉以“本土化”为名在国民党内招降纳叛、挑起省籍冲突的阴谋活动。三要纠正被李登辉搞乱的大陆政策,摆脱“两国论”的恶劣影响,回到“国统纲领”的立场上来,打击“台独”的嚣张气焰。四要纠正被李登辉糟蹋的党的形象,减少在李登辉利用和操纵下泛滥成灾的“黑金政治”的杀伤力,规定参选公职人员应有的条件,规范党本身和党员参加公职活动的行为,开始实施党营事业管理“透明化”、经营效率化和赢利公益化,并且利用“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制衡新当局。五要纠正被李登辉损害的泛国民党阵营内部团结,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协手合作,共同监督民进党当局施政,共商年底选举合作事务。事实上,只要把李登辉的流毒肃清,国民党的改造就能成功;只要上述五项工作有成效,拉回支持者和赢得年底选举的目的就能达到。
只是李登辉12年间流毒太深,再加上国民党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党的改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党内杂音不少,“黑金势力”还会继续影响国民党;泛国民党阵营内部一直有人在利用“瑜亮(连宋)情结”做文章;尽管如此,国民党改造确实为顺利进行“十六全”提供了组织、理论和思想基础。
“十六全”召开———同仇敌忾
“十六全”与前三次由李登辉把持的党代会相比,可以说党的领导核心较为开明,少了专制;运作程序合理,多了民主。基本没有出现李登辉导演的“十三全”时打压亲蒋势力、“十四全”时打压非主流派、“十五全”时打压宋楚瑜的情况,出现了以往党代会很难见到的同气连枝、同仇敌忾的热烈场面。
一是振兴的气氛很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升自己,信心十足。会议提出“力挽狂澜,舍我其谁”,“改革不能打折,改造没有底线”。会议的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国民党改造的经验和教训,为年底选举鼓劲,为国民党提名的90名“立委”候选人和县市长候选人造势。另一方面是批评新当局,同仇敌忾。针对新当局带来的“宪政”、经济、社会和两岸关系“四大危机”,会议提出“力挽狂澜,抢救台湾”,“正告”民进党当局,“停止以意识形态主导财经政策,抢救奄奄一息的台湾经济”;“回归宪政体制,尊重国会多数,稳定政局”;“务实面对‘国统纲领’,在‘92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等多项“救国方略”。
二是竞争的气氛很浓。通过激烈竞争和合法有序的途径,会议完成了国民党的权力改组。此次选举第一个特点是参选人员多,这是因为:国民党行政资源丧失,有限的中央委员等党内职务成为竞争目标;本届开始由中央委员行使对“不分区立委”和“侨选立委”同意权,权限加大;当选中委和中常委可以提升知名度和进一步获得党部的支持,有助政治上的发展;中委人数由230人减少为210人,僧多粥少的状况更加严重。因此,出现了332人争抢210席中委的局面。第二个特点是“立委”等民意代表抢滩成功,中委中当选58席,中常委中当选11人。第三个特点是基本没有李登辉时期操纵党务机器利用改选打压异己、纵容“台独”的行为,较好地体现了改造后出现的民主风气。
三是除奸的气氛很浓。就在“十六全”举行前夕,策划多时的“李系政团”宣布在7月31日正式向“内政部”报备登记成立“台湾团结联盟”。对于这一直接伤害国民党的举动,党代表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开除已经公开叛党的李登辉的党籍,一名中评委还为此当场割腕自杀以示反李决心,一些党代表提议修改党章对党的重要干部违反党纪要加重处罚。对此,国民党中央对如何处理李登辉避而不谈,但对“李系政团”则毫不手软,认为他们是借“本土路线”之名,行挑起统独之争之实,是“台独”势力的“二军”,凡是参加者一律开除出国民党。会议还呼吁社会“应该共同唾弃任何分化社会,制造对立的团体和政党”。不管如何,国民党已经基本认识到只有与李登辉路线划清界限,国民党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四是“邦联”的论调下降。7月上旬以来,国民党内有些人曾经提出要把“邦联制”方式作为中国统一模式列入“十六全”政纲,而且把“邦联制”与“国统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两岸关系三阶段”牵强附会地连在一起。“邦联制”的实质是“先分后独”,当然不符合历史大势,也不可能给中国带来最终的统一。国民党内不少有识之士能够以两岸关系大局为重,在“十六全”举行前夕,决定“邦联制”暂不列入政策纲领。更有一些中央委员要求撤销“十五全二次全代会”对李登辉“两国论”的决议,以“国统纲领”和“92共识”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这些动议无疑为国民党制定出务实的大陆政策提供了现实可能。
国民党“十六全”已经顺利结束了,但是国民党内彻底肃清李登辉路线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可以想见这将会是一场长期的斗争。刘红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