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前后,东欧巨变,西方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社会主义行将“寿终正寝”,只要他们再加一把劲,中国就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下一个。它们加紧挑动中国内乱并对我国进行制裁。发展中国家普遍寄厚望于中国,甚至希望中国“当仁不让”出来当头,但又担心中国“孤立无援”,顶不住“一霸”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国内也有一些人觉得“大事不好”,还有些人感到“愤慨”,主张“坚决斗争”,批判前苏联领导人“出卖社会主义”。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他强调,要“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这里所说的“我们自己的事”,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一件事”做好了,中国就立于不败之地,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包括台湾也是丢不掉的。而要做好这“一件事”,就必须“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长期战略,并非权宜之计。我国实行“韬光养晦”谋略是积极主动的,并不是消极被动的。邓小平在提出这一谋略的同时,还提出要“有所作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理所当然地要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涉及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时,也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综合国力方面,虽不能去搞军备竞赛,但也要准备对付强敌的“杀手锏”,防患于未然。
消极理解“韬光养晦”谋略,容易陷入“无所作为”和被动;过分强调“有所作为”,容易“左”,实际上自不量力,充好汉,引火烧身。这两种社会现象目前都客观存在,似有必要联系实际进一步探讨和澄清。邓小平同志在提出“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同时,还强调要“决不当头”。他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即使将来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当头,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集团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既不为外部的挑动刺激而锋芒毕露,也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赞扬或捧场而飘飘然。
有人说,过去10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大大恶化了”,我国已失去“韬光养晦”的国际条件。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其中某些认识上的“依据”也值得商榷。
首先,事实证明,过去10年我国的国际环境虽不无隐忧和需要警惕、防患之处,但总体上是大大改善了。这10年,我国先后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同俄罗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同欧盟关系有了新的重要发展;积极参与东盟的对话,并成为其对话成员国,有力地推动了“10+3”的活动,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朝鲜半岛的局势趋向缓和,北南双方都同我保持并发展了良好关系。我国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同个别周边国家有些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但也不像某些西方国家宣传的那样严重。去年,我国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非洲部长级论坛。这一切难道不有力地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影响扩大了,所处环境比以前更好了吗?
其次,对美国当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处境)及其脆弱性和两面性似乎了解不够。目前,国际斗争形势主要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同世界各国渴望和平与发展以及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矛盾,不是美国同中国的问题,而是美国同全世界的问题。美国少数政客和部分媒体说中国已“取代了前苏联”,是对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头号敌人”,显然是蓄意误导。
索沃战争已暴露了美国的虚弱性。美国纠结北约,动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对一个并不太大的南斯拉夫狂轰烂炸78天也未完全如愿以偿。如若其袭击的对象是一个大国,特别是有一定反击能力的大国,而又得不到盟国的支持,那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难道他们心里不明白吗?再说,美国四面出击,10个指头按10个“跳蚤”,能按得过来吗?至于美国要拉拢我国周边某些国家对付我们,那更是一厢情愿。只要我们坚持“韬光养晦”,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它是不可能得逞的。即使有点矛盾,也可逐步化解。
美国历届政府,不论其说得多么好听,或表现得多么凶狠,基本上都离不开“接触加遏制”或“遏制加接触”这个大框架,侧重点则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布什一上台其对华外交就来势凶猛,咄咄逼人。但其国内外责者众,和者寡,连其党内和一些主流媒体也不敢苟同,甚至批评他的政府外交智商不高。我们应该冷静观察他们的下一步行动,看他们是否调整政策,如何调整,侧重点放在哪,不忙过早地下结论,更不宜情绪化,硬碰硬,不留余地。王嵎生
(作者简介:王山禺生,曾先后出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大使。1993年至1998年间,出任中国APEC高官、大使。曾为中国外交部特邀研究员、APEC中国企业联席会议首席顾问,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常务理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