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话》对北大、清华、人大三高校的问卷调查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03日15:32 CCTV-对话

  《对话》制片人王利芬女士在六月底策划了一场颇具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活动,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北大、清华、人大三大高校学生。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检测《对话》节目成立一年来在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受众群中的影响,同时进一步了解广大学子对《对话》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以期为《对话》的更新与进步注入新鲜思想和血液。

  《对话》栏目的两位主持人沈冰、张蔚也参加了此次调查活动,将她们的舞台从室内
搬到了室外,深入到学子们的校园生活中。作为《对话》专职主持人的沈冰,是此次策划活动的主力,成为制作问卷和大学现场的"主持人"。负责栏目推广的海洋是问卷的另一制作人。统筹王美荣、制片杨威,在短短两天内便将一切活动安排妥当(包括联系三大高校、选定地点,调查活动在高校内的前期宣传,《对话》集体服装、礼品的准备,交通等等)。统筹张汝蒸、穆增利,助理导演郝毅杰、李红,以及我们的美国同事麦克(北大学生)都参加到此次高强度的活动中。所谓高强度,是因为《对话》节目组的十名工作人员将在6月30日一天内完成三个高校的问卷调查活动,平均在每大高校停留两小时,完成五百份问卷调查(共一千五百份问卷)。从开会接到任务到执行,仅有两天时间准备。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两天内将一个设想、计划框架变为现实。期间的具体细节工作不再累述。

  6月30日星期六,一切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我们准时出发,准时到达各个高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每个高校的调查活动。唯一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北大的问卷调查活动有短时间的失控,缘于北大学生的热情以及对《对话》的关注。另外的原因,可能要归于北大、清华的"兄弟情"。清华是我们的第一站,享受到信息与礼物的同学很快将消息传到了北大,于是待我们到北大时(北大是计划中的第二站),不仅有不尽兴(没有拿到问卷)、随后而来的清华生,且北大的气氛相对于清华也格外热烈。

  我们的操作程序是:首先确认申请问卷的学生看过《对话》、熟悉《对话》,这样才可能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客观而实际的回答与评判。每个学生要求将他/她们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大学、学历、地址、联系电话等如实填写在问卷中;对于不错的学生,我们会作出记录,将他/她们列入观众库,以日后备用。填写完毕问卷的同学将享受到《对话》栏目赠送的一份小礼-----印有对话小标的体恤衫,或一本印制精美的《对话》宣传册。

  三大高校的学生会分别给予了我们及时而有效的帮助。从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也发现了各大高校的部分差异:清华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快,当他们注意到我们的存在,直接来刨根问底而很少犹豫。哪怕是一些正骑着自行车想去办事的同学,都不仅停下来探个究竟。清华生的秩序很好,表现了他们的谦让。选择精美《对话》宣传册的同学颇多,我们认为这更体现了他们学习的精神。一些热情的学生还要求与两位主持人留影。北大学生很热情、坦率、豪放,整个场面很喧嚷,更多的学生青睐的是印有《对话》标志的体恤衫。人大的学生比较谨慎,抱着观望的态度,所以我们在人大的开始几分钟甚至有些冷场。但后来的热闹也带来了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

  问卷结果的后期整理、分析、结论阶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近五百份四张纸的问卷,上万个观点,要将它们科学、系统化,条理脉络清晰,自然有它的难度。栏目推广海洋、助理导演刘天竹、李红参与了后期的分纳、理析工作。现在结果已出,《对话》决定将它公之于众,以便与同行或各界分享,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

  由于整个结果篇幅颇长,介于网站的空间有限,我们将结果又进行了精编,只录入其中的精华浓缩部分。这并不代表其他同学的宝贵意见没有被我们采纳-----我们接受所有客观、正确的指正。只是缘于篇幅有限,不得不"忍痛割爱"。

  希望你的心与《对话》同律跳动

  期望你的关注永存

  盼望你永不停息的支持

  -----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全体同仁

  二OO一年八月二日

  (对于本次问卷的详细内容,可在央视《对话》和新浪网站中查阅)

  《对话》栏目高校调查问卷研究

  第一部分对《对话》栏目的收视习惯研究

  Q1.请问您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大约有多少?(单选)

  1~2小时在三大高校中都具榜首。北大和人大的分析图很接近,因为他们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收看电视介于1小时以下。清华的学生似乎更乐于通过电视这个传媒工具了解外界世界,也显示他们关注时事的程度要高于北大和人大学生。

  Q2.请问您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单选)

  清华学生选新闻类的比率最高;谈话类在北大和人大均具榜首,人大是谈话类节目的高收视群,达46.6%。数据表明新闻类和谈话类节目颇受高校学生欢迎。清华学生的社会意识、新闻意识、信息意识都在他们对新闻类节目的青睐程度上表现出来。

  Q3.请问您听说过或者收看过《对话》节目吗?(单选)

  在三大高校中,收看过《对话》节目的学生比率都很高:人大超过90%,北大接近90%,清华超过80%。从未听说过《对话》节目的学生群比率很低,人大在这一项是空白(即人大的分析图中没有"从未听说过"这组答案)。

  Q4.请问您经常看《对话》节目吗?(单选)

  北大学生41%左右选择"5期以下";清华学生介于"5期以下"与"5~10期"均等,约均在37%;人大学生选择"5~10期"居多,占约42.5%

  Q5.请问你通常在周六什么时间看《对话》?(多选)

  通过调查发现观众对我们在2套的播出时间比较熟悉,特别是人大(达63.7%)。对4套的播出时间知道的不是很多,但相对4套的其他播出时间,上午的时间比较受欢迎。另外,由于4套有一大部分是海外收视群,不能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真实结果。

  Q6.您是在哪里了解到《对话》这个栏目的?(多选)

  电视的传播在三大高校中均具首位,其次是朋友,报纸和网上。对于这个问题,三大高校答案的排序相同。我们可以看出,电视仍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播也不容忽视。网上的传播力量没有我们预期的高。

  Q7.您知道《对话》的主持人是谁吗?(多选)

  张蔚在清华学生的回答中排在第一位。也许另一方面说明张蔚在哈佛的教育背景是吸引清华学子的关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牌、名牌意识对清华学生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的敏感性。在北大、人大学生的回答中,沈冰均排在第一位。同时熟悉沈冰和张蔚的观众多一些。人大对沈冰(75.3%)、张蔚(69.2%)两位主持人的认知度,远高于清华和北大。另外,对现任《对话》主持人沈冰、张蔚、陈伟鸿三人完全熟悉的学生,人大的19.2%也高于清华的3.2%,和北大的11%。说明在三大高校中,人大学生是《对话》的忠实观众。

  Q8.您最喜欢哪一类谈话题材?(多选)

  经济热点在三大高校中均具榜首:北大70.3%,清华64.5%,人大80.8%。此外,文化焦点也是颇受关注的话题,在三大高校中均排第二位。

  Q9.您最希望和哪一类人对话?(多选)

  三大高校对此问题的排序令人惊讶地相同,它们依次是:经济巨子在第一位,其后依次是著名学者,文化名人,传奇人物,平常百姓和政府官员。其中,北大学生选择"经济巨子"的占58.6%,清华占64.5%,人大学生占78.8%。三者除了都对经济巨子感兴趣外,著名学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调查表明,政府官员不很受欢迎,这与日常的宣传和官员的自身形象有很大关系。调查结果也表明,节目带有很大的引导性。

  《对话》是经济类节目,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人大学生对经济的兴趣要高于北大和清华。因此,人大成为《对话》的高收视群及忠实观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部分对《对话》栏目的收视满意度研究

  注:在此部分,因内容繁多,只做特色分析。未一一解述之处均表明"三大高校的答案趋势基本相同,没有特别之处"。

  Q10.内容设计方面

  话题有新闻性:三大高校的分析图走势相近,答"比较同意"的占多数(北大、清华均过50%)。而在人大问卷的回答中,持"非常同意"态度的学生比率相当高。表现了人大学生对《对话》节目"新闻性"的肯定。

  话题有层次感:超过40%的清华学生持"比较同意"的态度;人大学生"非常同意"的比例与"比较同意"相当接近。又一次说明人大对《对话》的肯定态度。

  话题有影响力:清华和人大的分析图非常相似。清华学生持"非常同意"的比率甚至稍高于持"比较同意"的比率;人大学生持"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的比率很接近,"比较同意"的态度略高。说明清华学生对《对话》节目"话题有影响力"的肯定。

  其他(开放式回答)

  北大:知识性,新闻、时事性,趣味性,深度,新鲜话题、争议人物,追踪报道,具全球性,大众化……

  清华:挑战热点,深度,及时性、现实性,针对性,焦点性,青年/学生话题,追随时代步伐……

  人大:时代性;时效性;专业性;互动性;震撼性事件;国际问题;加深内涵、通俗表现……

  "既要区别于《实话实说》的'百姓话题',又要区别于《朋友》的'名人情缘',还要区别于《东方之子》的人物访谈。您的切入点在哪里?我的浅见是:既要'对话',就要强对流、就要形成思想风暴"(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2000级本科学生王硕的问卷)

  答观众:我们《对话》栏目的整体、宏观切入点是:

   1.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嘉宾;

   2.经济前沿里有价值的思考;

    3.创造性的表现方式;

  《对话》推崇的一句话是:"永远不变的是变化",这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条理念。对于每个节目本身,我们根据节目的不同论题、立意、形式等而有不同的切入点。相信《对话》节目的忠实收视群会体会到这种特点。我们从不希望简单重复,然而无论做何种形式的节目,《对话》的大方向是明确的。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令这位同学满意,同时谢谢您的宝贵意见。另外需要提到的是,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人大对本题的建议可谓详尽而妙语连珠。

  Q11.嘉宾人选方面

  嘉宾与话题贴切:北大与清华的分析图趋势接近,持"比较同意"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人大学生,回答"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的比率较接近。

  嘉宾有人格魅力:人大更推崇与肯定嘉宾的人格魅力,在"非常同意栏",少有地出现了远具首位的情形(近40%)。北大与清华的分析图趋势接近,持"比较同意"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嘉宾表达力强:三大高校分析图相近,"比较同意"的态度遥遥领先。

  您印象最深的嘉宾

  柳传志在三大高校的被认知度都很高(清华、人大将柳传志排在第一位),尤其是人大,说明大学生对IT行业、对联想的关注,以及对国际最热点行业的关注。

  北大将金庸排在第一位,北大学生对金庸先生的推崇,反映了北大学风以文为本的基调,重中国传统文学的宏扬。

  吴敬琏在三大高校中被认知度均排在第二位。

  在国际人士方面,甲骨文总裁拉里艾里森给清华、人大的学生留下最深印象;诺基亚总裁奥里拉给北大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其次还有英特尔总裁贝瑞特。三大高校的学生对国际总裁的认知均排在国内知名人士之后,也许大学生的国际视界需进一步拓展。

  您对嘉宾的建议

  北大:有影响力的人;实话实说;幽默、表达力强;自然大方;人格魅力;深度;精彩;嘉宾应主动介绍本行业发展动态;女性……

  清华:幽默;深刻;表达清楚、准确;嘉宾要精选;有独特见解;资深;外国人;多谈自己的特殊机遇,以及如何抓住机遇……

  人大:个性魅力/人格魅力;风趣幽默;畅所欲言;逻辑性;知识广博;具时代性、挑战性;多角度、多观点;感染力强;智慧型人物;国外名人/世界名人……

  Q12.主持人表现方面

  形象气质与栏目相称:在这一点的回答上,三大高校都给主持人打了很高的分数。特别是人大,对主持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支持。北大学生"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持平;清华与人大学生对主持人的肯定态度较接近,人大"比较同意"约占46%,"非常同意"约占34%。

  主持人言谈举止得体:清华与人大学生在这一项也给主持人打了高分。清华"非常同意"稍高于"比较同意"的比率,而人大"比较同意"的回答则稍高于"非常同意"。

  主持人对话题有足够的驾驭力:北大学生的"比较同意"达50%,分析图凸凹差距大。

  主持人反应敏捷机智:清华与人大学生分析图较接近。持"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率很大,后者略高于前者。

  您最欣赏的《对话》主持人

  沈冰在三大高校中被欣赏度均过半,分别是北大61%,清华54.8%,人大51.6%。沈冰受肯定的地位是不受客观条件影响的。北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也表现了他们的客观性:不少学生认为应视具体话题而定。

  张蔚的被欣赏度具第二位,分别是北大29.2%,清华42.9%,人大39.8%。由于张蔚是兼职主持人,因此出镜率相对于沈冰来说比较低,这也是影响她的结果的一个原因。

  对于《对话》的另一名现任兼职男主持人陈伟鸿,高校很多学生并不十分了解,被认知度较低。但他其实经常在《对话》中承担高难度节目的主持。

  北大对沈冰的肯定性最高,同样反映了北大学生崇尚、注重中国传统美德-----沈冰具有中国女人秀外慧中的优秀品质。清华学生对张蔚的欣赏度在三大高校中之最,也许缘于"哈佛情结"。人大对《对话》节目的认知度最广,他们不仅熟悉现任的三位专职、兼职主持人,甚至也标明了从前的主持人王利芬(现任《对话》制片人),曲向东。同时,人大学生也是三大高校中的忠实观众群。

  您认为谁最适合做《对话》主持人?(也可在目前主持人以外提名)

  沈冰在北大、人大中具榜首,分别是北大21.5%,人大21.9%,清华21%。在清华的问卷结果中,崔永元成为清华的种子选手,为25.8%。认为张蔚最适合做《对话》主持人的大学生分别为:北大7.6%,清华12.9%,人大18.1%。

  问卷的结果有一个误区:很多学生误以为崔永元所主持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对话》。尽管其中不能排除崔永元作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但有心的观众会问一句:和风细雨的崔永元能驾驭高智慧、高挑战的《对话》吗?主持人的风格与基调决定了他/她的受众市场。

  另外,除崔永元外,倪萍、王刚、王小丫、杨澜、白岩松、水均益、姜丰等也被认为最适合做《对话》节目主持人。

  也有部分学生希望看到专业型学者式的人走入《对话》主持节目。

  您对现任主持人的建议

  北大:机智;再活泼、幽默些;驾驭力、控制力;提问的深度及广度;主持人本身的素养、内涵、专业性;学识广博;问题尖锐,直指要害;自然大方;……

  清华:一针见血;幽默、灵活;问题的力度、深度;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足够的驾驭力;独特的风格;加大宣传力度;让嘉宾、观众多说……清华的学生观察细致也很幽默,有学生提出意见:"张蔚说话的时候不要总仰着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难说张蔚今后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代张蔚感谢这位同学的提点。

  人大:专业、相关知识面丰富;增强活泼、幽默感;话题的驾驭能力、交流能力;个人魅力(言谈举止);提高内涵、表现力;智慧、敏锐;避免刻意引导;包装(主持人服装、化装)……"您是直接的对话者,你要真正有对话的资格。您的话筒是握在您的知识层次和生活资历中的。"(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2000级本科学生王硕的问卷)

  幽默即是一种成熟的智慧。从三大高校对主持人的建议中,我们注意到"幽默"在大学生中颇受推崇,从中体现了大学生意识的开放性。

  Q13.观众选择方面

  观众提问精彩:北大与人大的分析图较相似,持"比较同意"的学生近49%;清华似乎回避回答此点,持"无所谓"的学生超过30%。

  观众组合恰当:北大与人大分析图极为近似,北大40%、人大超过4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而清华的"比较同意"在第一位,但"无所谓"也占了相当比例。因此可见,"观众组合恰当"并不被高校学生视为重点。

  观众服装整齐:北大学生"比较同意"为40%,具首位,持"无所谓"的比例也相当高;而清华、人大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均具首位,尤其人大更甚,近50%。可见多数高校学生忽视了着装对于电视画面效果的影响。

  您对观众的建议

  北大:少而精;素质高;有动感力;参与性强;热忱/配合;多元化/多层次;代表性/综合性;集团化;大学生参与……

  清华:思路清晰,问题简明;问题有水准,有营养;应积极/加大参与性;提高层次性/代表性;高知识层次/大学生;增加选观众的透明度……

  人大:问题尖锐;观众的文化层次;多层次,各行业;提高大胆、积极踊跃的风格;个性突出,有立场;互相尊重;多请专业人员……

  Q14.节目表现形式方面

  演播室布景美观:三大高校的分析图均较接近。回答"比较同意"的比例很高,人大达50%,北大、清华均近47%。

  节目表现形式新颖:三大高小结果相似,回答"比较同意"的比例较高。

  道具的使用恰当:北大、清华分析结果图相似,"比较同意"的比率在47%~49%之间。人大的"无所谓"态度达33%,人大学生认为道具可减则减。

  您对节目表现形式的建议

  北大:精美;情景交融;可适当加入外景;主持人串场痕迹少些;现场直播……

  清华:对话+电话;演播室要加强个性化设计;创新/新颖/雅致/亲近;互动性更强;多加入直观、感性的道具……

  人大:轻松而充实的氛围;时尚,潮流感;国际化、民族化;以质取胜;片头不好看,片花做得漂亮;使用背景音乐……

  小结:从第二部分的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三大高校对所有问题的选择回答,持"比较同意"的频率极高。在话题有影响力,嘉宾有人格魅力,主持人言谈举止得体上,"非常同意"的回答高于"比较同意"的比率,说明大学生对于以上三点《对话》所具有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注意到,清华与人大学生在观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三部分对《对话》栏目的总体评估

  Q15.您对节目的整体评价是:(单选)

  清华与人大认为《对话》节目"很好"的学生均近80%,人大学生没有"负面回答"。北大学生"很好"的回答占67%,对于"一般"的回答概率偏高。说明北大学生对《对话》持观望态度,希望节目进一步改进的学生比例偏高。

  人大的学生提出:前期很好,后期定位不准。

  Q16.您认为《对话》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多选)

  清华与人大的学生均肯定嘉宾的个人魅力,将"嘉宾有魅力"置于首位;北大认为"内容有层次感、有深度"是《对话》成功的关键,可见北京大学人文化体现强,重内容。清华与北大均将"主持人表现得体"放在第二位,肯定了主持人的贡献。人大则在第二位肯定了内容。我们的嘉宾对于观众的确有着很大的魅力,主持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您认为《对话》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其他)

  北大:获得知识;嘉宾的个人魅力……

  清华:主题选择较恰当;经济话题有特色;可以学英语……

  人大:符合时代需要,长见识;话题有针对性、时效性;雅俗共赏……

  Q17.您认为《对话》最不成功的一点是:(多选)

  三大高校均将"播出时间太晚"置于首位,其次均将"剪辑痕迹太重"置于第二位。可见播出时间是影响节目收视率的最大原因,此外我们的剪辑也受到很大的质疑。而观众和演播室的布置是第二层次的不成功。

  您认为对话最不成功的一点是(其他)

  北大:播出时间不合适;有时选题不够精彩……

  清华:广告太多;主持人机智不够;整体形式感觉不新颖……

  人大:事先宣传不够;嘉宾对谈话应充分准备;播出时间不利于高校学生收看……

  对于播出时间,《对话》从7月15日开始做出了相应调整。

  首播  央视二套:每周日 晚10:00 ~ 11:00

  重播 央视二套:下周六 上午9:40 ~ 11:00

     央视四套:下周六 上午10:50 ~ 11:50 晚7:30-8:30

  周日凌晨2:35-3:35对于在晚上11:00之后因学校熄灯而不能看《对话》的学生,这种顾虑应该消除了。

  Q18.您想参加《对话》节目的现场录制吗?(单选)

  想参加《对话》节目录制的北大学生约84%,清华学生近80%,人大学生约占94%。从中可见,清华学生的课业最重,竞争心最强――一部分学生也许不愿学业受干扰。

  Q19.您认为《对话》最令人满意的一期是

  《感受吴敬琏》在三大高校中均具榜首;国际方面,《挑战奥利拉》颇受欢迎,其次是《聚焦英特尔》。

  Q20.您认为《对话》最不令人满意的一期是

  北大认为《两岸髓缘》,清华认为《洋管理水土不服》,人大认为《笑谈江湖,漫话金庸》是最不令他们满意的。在"您印象最深的嘉宾"问题中,金庸先生在北大具榜首;在清华、北大学生中,对金庸先生的肯定也分别具第三位与第五位。从中我们领悟到,这是《对话》节目组策划与准备不到位,没有灵活变通而造成的问题。

  Q21.其他改进意见

  嘉宾应更具吸引力,能否请到比如朱容基等政府高官,谈经济改革的问题;或邀请更多的商业巨子来访;或多请一些学者。希望以后能用《对话》素材教学。

  总结: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观众对我们《对话》有着较准确的了解,并给予了肯定与鼓励。三个学校的收视习惯与品位均不近相同。人民大学对《对话》节目最关注,北京大学的个性收视比较浓重,清华大学则偏重焦点问题,并追求新闻性与时效性。同时,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观点、建议,帮助我们这些"城内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求更新的途径。在此,向所有接受过问卷调查的学子、所有关注我们《对话》成长的人表示由心而发的谢意!永远追求卓越的《对话》,愿它伴着你走过人生坎坷!!

       大量Motorola手机铃声等着你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慧妃国际美容招商
  • 荣光旅游 暑期推荐
  • 龙缘潜水俱乐部
  • 联拓圆您轿车梦想!
  • 住宅楼底商招租
  • 鹊桥联谊20元入场 济南
  • 青岛两处新房出售
  • 澳利集团联合招聘
  • 美好日子美日开始
  • 陕西奥林科技学院 上海
  • 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 风险投资商必读  广东
  • 时尚旅行社票务
  • 东莞华宇钢构公司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订中国队十强赛短信,赢精美礼品!
    把爱说出口--来女人频道书写爱的誓言
    新浪教育全新改版--英语、考试、出国、培训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北京景点实用手册--玩转京城好参谋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