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天,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申城,给本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不便。然而,早有准备的大上海忙而不乱,上演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抗雨战水图”。本市的排水防汛设施在豪雨中,经历住了一场新的考验。
罕见暴雨“水漫申城”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罕见的大暴雨前天下午起袭击本市。
据介绍,在12小时内,市中心黄浦区雨量最大,达到294毫米,徐家汇地区达248毫米,市中心区雨量普遍在50~80毫米以上,浦东、宝山、嘉定等市郊地区雨量超过100毫米。降雨最集中时,1小时超过75毫米。
特大暴雨“始作俑者”是来自东海的热带低气压。这个热带低气压4日早晨在浙闽交界沿海登陆后一路北上,5日傍晚突然又从皖南向上海折返回来,在海上稳定的副热带高压的顶托下,低气压移动减缓,长时间滞留在本市上空,低气压云团不断加强发展,由此酝酿成了强对流特大暴雨。据悉,这个低气压昨天已进入黄海,本市昨天白天雨势开始减弱,只有市区东部地区及崇明、宝山在低气压云团边缘影响下仍出现大到暴雨。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今明两天本市处在低压槽里,以吹西南风为主,午后到上半夜可能有雷阵雨,局部地区雨量仍比较集中。
倾盆而下的强暴雨造成黄浦、长宁、闸北等区200多路段马路积水20至50厘米,3万多户民居进水10至30厘米。光复西路1951弄、淮海中路近瑞金二路、中山南二路、浦东铜山街等地积水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水深逾60厘米。
昨晨,许多市民一出家门,发现通道已被积水淹没,只好将皮鞋、袜子放入马夹袋中,光脚板穿拖鞋,卷起裤脚,趟水前行,这几乎成为上班族一大“风景”。上午9点,记者在常熟路、淮海路一带看到,积水已经浸没了过往行人的腿肚,车辆在水中缓慢行驶,有的车熄火停在路边。沿线不少居民的家中,积水也漫进了屋内。
“多管齐下”速排积水
此次暴雨达到了每小时降水60至80毫米的标准,大大超出本市目前每小时降水27至36毫米的排水防御能力。市防汛指挥部负责人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市长现场办公会议上指出:集中暴雨造成的短时积水属于正常现象。即便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其排水能力按照三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也只能抵御每小时降水50毫米的暴雨,超过这一标准,同样会出现“水漫金山”。
为使上海市民免受暴雨积水之苦,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上海市政府对排水事业的投资已达200亿元左右。据介绍,目前上海市区已建成排水系统141个,防汛排水泵站400多座,已投入使用的泵排能力达到每秒1436立方米,服务面积420平方公里。1999年起,有关部门先后对39个易积水点进行了改造,尤其是被列为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的积水点改造,大多分布在市区交通繁忙、人群集中的地区。
积水点改造建造成本相对经济,但收效十分明显。积水点改造重点之一的南京路成都路一带,以往每年暴雨中必然受淹,过往车辆犹如行舟,司机路人叫苦不迭。昨天暴雨过后,一位每天经过此地的公交车驾驶员发现:这里竟然没有积水!泵站的改建也使一些积水“老大难”地段免受积水烦恼。在徐汇区日晖新村,以往要排一整天的积水,现在一个小时就退得干干净净。
此次暴雨,由于黄浦江苏州河水位均在4米以下,本市仍采取“打出去”的方案,通过泵站打水的方法,将积水引入江河。由于多管齐下,退水要比预想得快得多。如果没有强降雨,剩余积水预计上半夜将基本排尽。
坚决杜绝人为积水
据了解,此次积水严重的地区,大多处于地势较低或排水低标地区,有的因处于排水设施系统末梢而遭积水。此外,一些施工单位没有遵守有关排水规定,导致泥浆水进入雨水管,也是排水不畅、退水较慢的原因。目前市中心的部分地区还存在排水泵站和水闸设施老化、效率下降的情况,排水能力尚有缺口。
从长远看,本市将通过建造、改建排水泵站、科学制定排水管道更新改造计划等手段,不断提高排水能力。到2005年末,内环线以内将全面完成排水低标改造,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基本做到设计标准降雨强度下消除积水点,使雨水排水系统达标率从现在的54%提高到90%;内外环间基本完成低标改造,逐步解决原52个住宅基地排水设施配套不齐的状况,重点完善和建设新江湾城、万里、三林等17个居住区等的排水系统配套,排水管道普及率提高到55%;外环线以外重点建设宝山、闵行等地区的雨水系统建设,排水管道普及率提高到27%。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本市总雨量较常年同期要多,下一阶段还可能出现局部雷暴雨天气。市防汛指挥部表示,将继续加强对防汛设施的管理养护,加强对河道的整治和管理,使排水管网通畅,力争暴雨后积水少,退水快,坚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积水现象。
大量Motorola手机铃声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