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鉴 天降豪雨,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苏州河的“体质”令人担忧。昨天下午,记者从上海市苏州河综治办了解到,除了8月6日水面略显黑色外,这几天苏州河水质总体上表现稳定,但是环境专家却提出了“暴雨污染”的概念,并提出亟待解决的雨水污水分流和初期雨水截流。
由于本市的排水管道系统绝大部分为合流制,晴天主要输送城市污水,雨天时则输送 雨污混合污水。因此,当暴雨雨量超过合流管道的设计能力时,过量的雨污混合污水就从合流管道的溢流设施或排水泵站溢出。特别是久晴之后暴雨的初期雨水(下雨后1-2个小时内),携带了很多诸如汽油、降尘的地面垃圾,其产生的地面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强度非常大。监测数据表明,从合流管道溢出的雨污混合污水的污染物浓度相当高:其中化学耗氧量相当于生活污水的40%左右,总氮含量相当于生活污水的80%左右,总磷含量相当于生活污水的30%左右。如此大量的污染负荷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泻入苏州河和黄浦江,势必形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此外,造成暴雨污染的还有些人为因素。比如,本市还有不少的建筑施工队伍,不时偷排工地建筑泥浆;也有一些街道小区保洁人员,不时把垃圾杂物扫入下水道,使本来就不够健全的排涝系统雪上加霜。
为了让上海市区城市污水对苏州河、黄浦江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上海市环保科学研究院林卫青总工程师提出了3条控制本市暴雨污染的建议:一是城市污水收集系统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二是在排水系统中增设初期雨水调蓄池,待暴雨过后再将它抽送入合流干管进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三是完善泵站运行方式,加强检修,及时排除泥沙等杂物。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