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7条户口全面放开准入标准,尤其在直系亲属投靠、外来投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来务工人群户籍管理上有重大突破
-在石家庄市区生活的30万外来人口是最大受益者,近几天办理进市手续的相当部分是在石的外来务工者
本报石家庄8月11日电8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户籍改革全面实施,市内六区户口全面放开。此次改革之彻底、动作之大,开省会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先河。
在石家庄一家新闻媒体工作多年的孙先生,夫妇两人均没有本地户口,为了生孩子只好到老家开证明,在这次户籍改革中,他拿着一家三口的迁入证明,到户籍部门10分钟就办理好所有进市手续。在石家庄市某饭店打工3年的进城务工青年刘某,来自河南农村,受此次户籍改革之惠,只花了3块钱工本费就把自己的身份变成城市户口。截至8月10日,石家庄市仅桥西区一个区,就已为263人办理户口迁入手续。
城市户口延续几代人的梦
据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钱爱梅回忆,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石家庄市市区户口始终处于控制发展中,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石家庄市市区农转非指标是正式人口的千分之二。以致当时有人戏言,跑下一个进市指标难过娶媳妇。直到1984年,铁板一块的城镇户籍管理出现松动,石家庄市市区出现自理粮户口,主要针对在市区发展中失去土地的郊区居民。这种准城市户口与城市户口区别,可以凭粮本在粮店买到高于平价粮低于议价的粮食。
尽管政府对城镇化进程没有全面放开,但丝毫不影响老百姓进城的决心,尤其是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不管政府如何控制疏导,他们仍要到城里打工,于是,涌进城镇没有城市户口的外地民工越来越多,他们以特有的肯吃苦精神在城市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2年全国各地忽然出现买卖户口,国家多次下文严禁买卖户口,但是地方政府依旧挡不住来自民间的自发的进城热潮,石家庄的城市户口曾经炒到3万元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地人成为第一次城镇户口热的受益人群。为了推进城镇化进程,从1995年开始,国家开始认可户口买卖,百姓自发热情转为政府行为,户口买卖费确定为城市增容费,石家庄市每发放一个城市户口要收1万元城市增容费。当年8月10日到23日,石家庄市便为两万人办理市区户口。如此高涨的进城热情让政府部门招架不住,公安、教育部门开始担心,落户的外地人中55%是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处于适龄教育阶段,是否对全市各中小学校造成就学压力。只放开了两个星期的户籍政策立刻停下来。9月1日,石家庄市各中小学校开学,政府官员发现他们担心的入学潮没有发生,许多已经办理石家庄市户口的外地学生仍在原籍上学。此次户籍改革有惊无险,户口买卖又开始运转,到1995年底,石家庄市区户口发放3万多个,随着户口含金量越来越低,市区户口由热销转入平和。
为什么要搞户籍改革
今年2月,臧胜业出任石家庄市市长,此前臧任邢台市市委书记期间,在河北省地级市中率先进行户籍改革,取得比较突出的政绩。
新市长上任伊始,目光首先盯在石家庄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一次动员会上,他说,户籍管理已经成为石家庄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石家庄是新型城市,非农业人口在全市总人口中比重偏低,只占24%。石家庄市的常住户口189万,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字是218万多,有近30万流动人口在市区生活工作。而从长远看,加快城市化,广泛吸引各种人才,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钱爱梅解释说,一个农民创造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水平和城镇人口比是1∶5~8,市长的观点很明确,既然要搞户籍改革,就要彻底取消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各种限制。石家庄市户籍改革仍引起一些行政部门担心,一种观点是,像石家庄市这样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户籍改革要慎重,应一步一步的来。
采访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石家庄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1.63万人,放开户口限制势必增加城市压力。一是城市有大量下岗职工,外地人进来了,与城里人抢工作,增加再就业工作难度;二是市区大中小学校班容量已经饱和,外地孩子来了,增加就学压力;三是这些外地人变成城市人,如果没有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他们要享受政府的生活补助,增加财政困难。此外还有来自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长钱爱梅则认为,城里有些工作岗位,就是外地人不来,城市人也不愿意去,既然外来民工干了这项工作,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户口呢?班容量较大的中小学校只局限在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全市整体教育还没有出现这种状况,石家庄中小学校办学规模正在扩大,社会力量办学力度正在加大,入学难问题不会成为主要问题。外来人口进市的先决条件是有一份工作,能够生存,老百姓不会因为一个户口,而不顾生存条件盲目进城的。
户籍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口居住地管理。在市长臧胜业的支持下,石家庄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小城镇户籍改革同步进行。
今年3年,石家庄市市区调整,取消郊区,建立裕华区,市区人口增加15万,市区面积扩大1/3,面积达到455平方公里,市区可持续发展的藩篱打开了,按照石家庄市城市1997年~2010年发展规划,市区空间拓展到1885平方公里。6月29日,石家庄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市计委《关于石家庄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在本地新闻媒体发布,8月1日户籍改革正式实施。此政策公布7条入市标准,尤其在直系亲属投靠、外来投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来务工人群户籍管理上有重大突破。具体如下:有合法固定住所并用常驻户口的职工、居民可以申请其配偶、子女、父母与其共同居住生活;外地公民被市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商服务业聘用为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满一年以上者或招聘为合同制工人就业满两年者,可以凭单位证明迁入本市;凡在市区购买商品房的外地公民,可以进市;在市区投资兴办实业及经商的外地公民均可将户口迁入石家庄市;对于户口在外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只要是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大专以上非师范类毕业生、特殊专业中专生,在市区有接收单位的,均可办理进市手续。
石家庄市户籍改革突破禁区,大家的反应是强烈的。在石家庄市区生活的30万外来人口是最大受益者,来自市公安局的消息,近几天办理进市手续相当部分是在石打工的外来务工者。据预测,办理入市户口高峰将在8月中下旬出现。从石家庄市户籍管理变迁可以看出,政府的观念在变化,老百姓的观念在变化,市长臧胜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石家庄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完全取决于户籍制度,而是取决于有没有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有没有事干,有没有钱赚,有没有饭吃。”本报记者许海涛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