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市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全市人民“劝酒”:“爱我武穴,喝我武啤”。可见,当地已将购买本市啤酒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不由得让人倒吸口凉气:如果哪个人嘴刁,喜欢“博饮群啤”,那就属“大逆不道”,对武穴市“不忠不义”,意味着背叛了武穴人民,你说这逼酒的内涵该有多丰富?为了让市民对“武啤”一次喝个够,该市责令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每人购买6箱啤酒。
“企业有难,政府有责”。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效益滑坡,政府官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设法鼎力相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怎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却大有学问,只是千万不能将政府等同于医院的急诊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点猛药救命再说,以至于演绎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逼着老百姓抽烟、喝酒,真可谓天下奇闻。尽管媒体对这些做法颇有微词,但仍效颦者众,实在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前仆后继。
其实,一个“逼”字,足以证明这不是两厢情愿的买卖,而是计划经济的残留物,隐患很多。首先,一个城市企业众多,产品五花八门,作为市政府总不至于像产品代理商,见啥卖啥吧?幸亏你是“逼民喝酒”、“逼民抽烟”,倘若是制药厂、农药厂呢,总不至于“逼民吃药”、“逼民服毒”吧?只要企业产品滞销,政府就去替企业吆喝叫卖,或者索性动用行政干预手段,从财政预算中扣除他人工资,这种强卖手段也许可以解某些企业的一时之危,但这样做肯定于事无补,既打造不出企业名牌产品,也增加不了经济效益,只能使企业在“婆婆”怀里吃奶,增加其惰性,最终坑的还是企业。
其次,“逼民××”的最大隐患在于,在逼老百姓消费的同时,无疑是透支了政府信用。显然,政府替企业找卖点,替困难企业推销产品,等于拿政府信用做担保,一旦政府强卖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那么,政府的信用度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肯定要大打折扣。政府信用是最大的社会信用,这种信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旦这种信用遭到破坏,将危及的范围很广,但最大的威胁还是社会的稳定。也许这话有点危言耸听,其实不然。以武穴为例,政府部门肯定也是“用心良苦”,想让啤酒厂“活”下去(这“活”下去就意味该厂几百或上千号人的吃饭问题有了着落)。在武穴市某些官员看来,解决了啤酒厂职工的吃饭问题,等于保了一方平安,稳定了一个企业的局面,“贡献”应该不小。从这个角度来说,武穴市政府甘冒天下人批评的压力,也要坚决“逼民喝酒”。不过,政府信用的作用决不仅仅是这些。替企业分忧解难固然不错,但切记一条:帮忙勿添乱。如果政府为帮一家企业,而干扰了更多普通群众的生活,岂不等于埋下了更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样的“买卖”,究竟是赚还是赔,确实值得仔细掂量。
现在,有关信用危机的话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部门再拿自己的信用作赌注,后果不堪设想,依笔者之见,像武穴市这种“逼民××”的做法,是拿政府信用廉价给企业输血,这样做给企业送去的不是温暖,而是无穷的后遗症。像这种“帮小忙,添大乱”的做法,副作用太大,值得警惕。刘海明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