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宣城市,东临苏浙,地近沪杭,正处在长江三角洲发达经济区与我省“两山一湖”旅游热线的游客对流中转地带,是苏浙沪旅游发达城市通往“两山一湖”的最佳通道。与经济上尽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发展思路相呼应,宣城市着眼于发挥旅游“中转地”效应,积极构筑别具特色的皖东南旅游圈程。
宣城旅游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闻遐迩的江南诗山敬亭 山、因李太白《赠汪伦》驰名的桃花潭、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举世无双的中国鳄鱼湖,以及古祠堂、古民居和宣纸、宣笔、徽墨文房三宝构成的徽文化等,都是宣城市旅游的精华。6月份,宣城市政府和省旅游局联合举办旅游招商促销洽谈会,吸引了省内外的300多位旅游开发商、旅行社老总,最后签约项目13个,协议金额21600万元。这是对该市旅游业的一次“检阅”,充分显示了宣城旅游的实力。同时也说明,依托区位优势,做好“中转地”的文章,宣城市旅游大有可为。
近年来,宣城市正是立足于资源优势,不断强化作为长江三角洲发达经济区和我省“两山一湖”游客中转地的特殊地位,让广大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尽快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两山一湖”景区的交通接轨,做到客流畅通,使旅游“中转地”真正发挥效应,该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建设了“131”公路工程,构筑了新的主干道路网和畅达沿海的快速通道,基本打通宣城市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以及与上述地区的交通“颈瓶”,为旅客从宣城市中转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针对旅游服务设施较为滞后的状况,该市先后投资2亿多元用于涉外宾馆的改造升级,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把游客留在宣城,该市主动承接“两山一湖”的辐射,开辟了一批与之呼应的旅游项目。在这一方面,位于黄山脚下的泾县、旌德和绩溪得风气之先,积极开发和“两山一湖”接轨的旅游景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泾县开发了徽水河“江南第一漂”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往返黄山、太平湖的游客;绩溪县利用现有的人文景观兴建“徽文化景观园”和“三雕”博物馆,旌德县则依托黄山开辟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区”,这些景区的兴建满足了大批文化品位较高的游客需要。
在建设新旅游项目的同时,加快对现有景区景点的包装和串联,精心铸造旅游精品网络。一方面,加快成熟景区景点的配套建设步伐,打造精品旅游点。如广德太极洞景区建设由洞内延伸到洞外,筹资2000万元建设了太极山庄,提高了景区接待档次,并引进浙江一公司兴建长达650米的皖东南第一条空中载客索道,完善了配套设施,这家浙江公司还准备投资400多万元开发太极洞风景区内的竹乡风情园。另一方面,注意发挥景区的综合效益,通过串联景点推出以胡适故居、胡氏宗祠和江村历史文化名村为主体的徽文化旅游线路,以泾县宣纸古作坊、宣纸博物馆、宣笔厂和绩溪徽墨厂为主体的文房四宝之旅,以敬亭山、桃花潭为主线的李白行踪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在游客中树立宣城市旅游良好的整体形象。(张敬波)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