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了历史唯物论的思想精华。把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三个代表”的首要一条,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概括。这样就抓住了党的先进性的最深层的现实根据、最高的本质体现。把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既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也是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发挥。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贯彻,都要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落实到人身上,才能实现。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含并发挥了历史辩证法所固有的客观逻辑。它弘扬了“能动性原理”;强调了“先进性”的主导原则;突出了“慎终如始”的发展过程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坚实的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基石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了历史唯物论的思想精华。其中,既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又实现了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它创造性地运用和内在地体现了科学的生产力论、社会主义的利益原则和人民主体论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第一,科学的生产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石。江泽民同志把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三个代表”的首要一条,从而抓住了党的先进性的最深层的根据、最高的本质体现。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现实历史的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4页),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1页)。自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实现民富国强,全面振兴中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9页)那么,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这是因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和革命性源于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则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自近现代以来,只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工人阶级,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真正代表者。所以,在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历史就把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伟大使命,赋予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正因为这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在中国,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和确证。
应当指出,其中所体现的生产力论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完整的。其一,这里所讲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应有纵向和横向的双重动态的定位座标。纵向看,这是指中国今天相对于昨天的生产力发展与进步;横向看,则要求我们着眼于赶超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其二,这里既讲“先进社会生产力”,又讲其“发展要求”。生产力无疑是根本。但我们不能离开作为体现其“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而抽象、孤立地讲生产力。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应该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三,这里讲的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只是某个地域或行业的生产力的发展。这包含着要求指导生产,协调经济发展的全局观点、战略眼光、社会尺度和社会效益,以防止发展的失衡、畸型与浪费。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科学生产力论的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第二,社会主义的利益原则及其实现,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中反映,也是“三个代表”之重要的历史唯物论根基。在历史唯物论看来,“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而作为生产力发展之本质要求,“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也是这样。在“三个代表”中,把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发挥。它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页)的原理,体现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从根本上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主动性,找到了现实基础。当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与拥护,就有坚如磐石的“执政之基”,社会主义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人格化,坚持“人民主体论”,这同样是“三个代表”所体现的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因为,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贯彻,都要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落实到人身上,才能实现。所以历史唯物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在我们国家,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与主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建设国家。这种人民主体论与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并不矛盾。由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彻底的革命性和利益的无私性,历史才能赋予它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使命与责任。党是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代表”。“三个代表”中讲,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是要求“公仆”忠于人民,为人民服务。
生动的历史辩证法的客观逻辑
“三个代表”中所体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地包含着历史的辩证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就包含并发挥了这种生动的历史辩证法所固有的客观逻辑。
首先,弘扬了“能动性原理”。例如,“三个代表”第一条的立意,是突出生产力,但不是孤立地讲党要“代表生产力”或“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表述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言而喻,这里的所谓“发展要求”,显然是指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生产关系(包括基本经济制度与体制)、社会经济政策和其他一切必要的社会条件,这包括我们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反映和体现这种“发展要求”。这样,其中就包含着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并进而对生产力发挥能动性反作用的充分肯定。世界上根本没有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任何现实生产力的较快发展,都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式,即相应的经济的制度、体制和必要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才能够顺利实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高度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又充分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从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强调了“先进性”的主导原则。“三个代表”中,讲生产力是强调“先进生产力”;讲文化是强调“先进文化”;讲利益是强调“根本利益”,实质上也主要是指代表体现现实和未来之统一的社会进步的利益。“三个代表”归结到一点,是要求我们党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也就是说,“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着眼于先进的东西:让它们代表未来,主导事物的发展。在这里,它着眼于先进的即高科技含量的、节约资源、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来反映现实,引导和促进我国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大踏步地走向未来;它着眼于先进阶级的利益要求,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去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站在时代前列,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项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首要前提。
复次,突出了“慎终如始”的发展过程论。基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统一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历史过程,所以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党当好“三个代表”,要一以贯之,慎终如始,不能稍有松懈。江泽民同志是讲党必须“始终成为”三个方面的“忠实代表”,而且讲到代表“先进文化”时,是强调要代表其“前进方向”。在这里,都是表述为动态的、过程性的内涵,所强调的不是一时、一事、一地和一次性的行为,而是过程论、整体论,是如实地反映党的事业的连续性、艰难性和长期性。这意味着,全党要作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要有忧患意识。党要当好“三个代表”,不能只代表一阵子,不能有断裂,不能有松懈情绪。过去和现在当好了“三个代表”不等于和不能代替未来。过去已成为历史,现实应从零点开始。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的选择。但是,人民更要看现实和未来。如果将来有一天党没有当好“三个代表”,或者党由于某种原因而丧失了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和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就难逃历史上曾屡屡出现过的执政者“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的所谓“周期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李崇富 执笔)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