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400多家医院从7月下旬起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再次降低消炎药价格,平均降幅在10%以上,总共预计让利患者1.2个亿。如今已过去1个多月,有患者感觉这次药品降价“看不见,摸不着”,不免产生疑问:实惠究竟在哪?就此,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今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邓小虹说:目前医院里的消炎药肯定是降了,多数“老病号”们会有感觉。有患者感 觉不到这种“实惠”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由于抗生素国家目前已有过两次幅度较大的降价,就在这次招标接近结束时,国家计委又对部分消炎药进行了降价。因此,患者对药品招标后的降价感觉不明显。比如先锋6号,去年5月,每盒的价格就由原来的49.2元降到22.5元,招标后像同仁医院的定价是17.304元。
此外,由于药品品名复杂,目前国家尚未对药品名称进行统一规范,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有的用化学名,有的用商品名。普通患者识别起来确实有困难,不易分辨哪些降了,哪些没降。
邓小虹最后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公开、透明和规范的药品购销市场。要经过几次招标后,药品真正的合理价格才会水落石出。(本报记者张雪梅)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