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针对我们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全党提出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对于走过50多年执政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苏联共产党亡党十周年的祭日,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不会忘记十年前发生在苏联的 “八·一九”事件;不会忘记那一纸纸禁共令;不会忘记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的时刻;更不会忘记8月23日,苏共中央办公大楼上那面飘扬了七十年的党旗,在一群人的狂呼乱叫中,飘然落地的一幕……
历史确实是无情的。然而,历史的经验又是有益的。
在苏共亡党十周年之际,结合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再次反思苏共亡党的原因,总结其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理解,有助于唤醒我们的忧患意识,更清醒地认识党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苏共的前车之鉴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同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大执政党,两党的联系源远流长。苏共党建传统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和苏共改革年代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这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此,苏共的前车之鉴,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层面上给我们党的建设事业提供诸多有益的教训和启发。
-在党的建设中,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既阐述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也阐述了我们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突出强调了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上,苏共以亡党的惨痛代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名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把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形式化;或是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内容,这两种错误在苏共党建的传统模式和苏共“革新”中都十分明显。
长期以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态度,使苏共的理论严重脱离国情和时代、脱离实际,变得空洞无物,根本无法回答现实和时代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方面使广大党员对理论学习变得淡漠、甚或厌倦,另一方面使党失去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守旧、保守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十八年间,由于思想僵化,体制固化,而导致苏联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时期。
尽管在传统的党建模式下,“人们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都隐藏起来了”,但当改革大潮把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带来后,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那种党的统一就变得异常脆弱。党内信仰的分裂、思想的分化在公开性、多元化的旗帜下,开始了公开的论战。论战中,反对派咄咄逼人,苏共的理论则显得软弱无力。
此时的苏共又靠牺牲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来维持党内各种势力的平衡,结果是徒劳无益。就拿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苏共中央行动纲领》来说,尽管主持起草该纲领的政治局委员雅克夫列夫声称:这是一项“低得不能再低”的纲领,它体现了“政治上的平衡,据此可以建立起党的健康的政治中心,为党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和谐与合作以及同社会上所有改革力量和运动的合作创造条件”;但是,实际上它却毫无凝聚力:激进派觉得它太保守,传统派则认为它过于革命。由此不仅加剧了党内的思想斗争,而且使党内的思想斗争变成了有组织的派别斗争,最终导致了党的分裂和瓦解。
-在党的建设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集中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发扬党内民主问题上,苏共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
首先,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应当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得以任何借口削弱和破坏这项原则,更不能随意取消它。改革时期,在苏共党内,一些人以种种借口,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存留提出异议,引起广泛争论。虽然在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章程》中,仍可看到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它的一些重要原则却被削弱和取消了。而且,在实际运作中,苏共开始不断吞食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后的恶果: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被破坏,致使党变成了争论不休的俱乐部;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被取消,使共产党按照民族门户各奔东西成为现实;党内允许派别存在,对苏共的分裂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贯彻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共过分强调集中而忽视民主,结果形成个人专权、家长制、行政命令的体制,民主集中制被独裁者所利用,其本质被歪曲;而改革时期,又无限夸大民主,否定集中和纪律,导致混乱和分裂。这两种倾向都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应有的作用。
再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集中机制,以确保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际运作中的有效性。在苏共党的建设中,民主集中制作为指导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其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是被公认和反复强调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模式,完备的集中机制一直在高效运转,而完善的民主机制则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由此,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施中就常常被割裂开来,集中处在绝对的、主导的、必然的地位,民主则成为相对的、从属的、偶然的东西,以致改革伊始,要求民主的呼声成为苏共党内上下压倒一切的声音,并迅速遍及整个社会。苏共的民主措施原本是推动改革的手段,之后却成了葬送改革和苏共自身的利剑。这主要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机制受到冲击,不能发挥作用,而完善的民主机制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结果导致整个党的机制的瘫痪。
-在党的建设中,必须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党的机体的健康。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并指出“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从苏共亡党亡国的悲剧性结局中,我们的确可以领悟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苏共是一个一党单独连续执政长达74年的大党,随着执政时间的延伸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由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起来的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是愈加紧密,而是不断疏远。从斯大林开始,长期以来,苏共对人民的思想、情绪和利益要求缺乏认真的考察和考虑,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扼制和压制。同时,党内的不良风气,诸如个人崇拜、个人专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理论脱离实际、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等等却日趋增长、泛滥。这样日积月累,人民对党的意见和积怨便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以至于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
有一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在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联人民那么平静地接受了苏共垮台这样一个现实。
还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接受人民的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苏共在整个执政时期,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权力的监督一直是单向的。任何时候党都是监督者,而不是被监督者。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把党和国家的监察机关改成人民监察机关,但又说明:“人民监察机关并不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党的机关的工作由党内监察系统根据党章进行监督”。但是,党内监察系统在实际运作中,只能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却不可能实行“自下而上”的监督;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对由它选出的执行机关也没有监督;监督机制对党的最高领导人更是无能为力。
苏共监督机制在某些重要环节上的低效或无效,使不受监督的权力日益膨胀,助长了党内的个人独裁和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使党的机体受到损害,最终使党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苏共亡党亡国的悲剧已经过去十年了,但是,苏共历史悲剧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对于共产党,困难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可怕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失去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共产主义的幽灵”仍在俄罗斯徘徊
苏共作为执政党已经故去十年了。但是,苏共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在这块土地上的消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原苏共、俄共被禁止活动,但是共产主义思想不可能被禁止。俄罗斯的共产党人仍在为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事业而奋斗,共产主义幽灵仍在俄罗斯大地徘徊。十年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俄罗斯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俄联邦共产党的复兴,令人刮目相看。
俄联邦共产党是在经受了禁共令的沉重打击后,于1993年2月恢复组织活动,并于3月31日,获准在司法部登记,注册党员50万人,取得了合法存在的资格。到1995年1月,根据俄共三大公布的资料:该党有55万党员,2万个基层党组织,分布在88个俄属共和国、边疆区、州、民族区的2000个区和城市,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党。
从近几年俄共的理论与实践看,俄共不仅接受了多党制的现实,积极向议会民主类政党转型,而且还有不俗的表现,成为一个在议会斗争中有所作为的政党。
1993年12月,俄共参加了俄罗斯第一届国家杜马的选举,并取得初步胜利,获得12.35%的选票,在225名按政党选出的议员中,俄共占31名;在下院总共450个席位中,俄共占65席,选票和席位都位居第三。1995年12月,俄共参加了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获22.3%的选票,得到157个席位,占全部450个席位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国家杜马中组成了149人参加的最大的议员团,成为第一大党。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国家杜马主席。
1996年6月,在俄罗斯的第一轮总统选举中,俄共的候选人久加诺夫与时任总统叶利钦旗鼓相当,叶利钦获得了35.28%的选票,久加诺夫获得32.04%的选票,两者相差仅三个百分点。只是在第二轮两者选其一的情况下,叶利钦胜了久加诺夫。在1999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得票24.29%,蝉联了第一大党的桂冠。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再次当选为议长。
俄共是俄罗斯目前人数最多、组织最健全的政党,而且有四分之一的俄罗斯选民投票支持它。但是同时,俄共的处境及其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实际上,俄共一直是在生存与发展、积蓄力量与发挥作用的艰难选择中前行的。
避免重蹈覆辙唤醒忧患意识
与苏共和俄共的命运不同,我们党是幸运和值得自豪的。尽管我们党在自己的执政历程中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过弯路。但是,我们能够从自己的错误和其他党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特别是在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党也因此赢得了应有的声誉和拥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还在经受改革开放的考验,在经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考验,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在侵蚀着党的机体,如果我们经受不住考验,如果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继续蔓延,同样会导致人民与党离心离德,发展下去同样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因此,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吸取苏共的教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好,只有这样,党的事业才有前途和希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中共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教研室主任 姜跃)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