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记者 朱江摄
最后的野马今天放生
今天,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全国各地的记者守候在这里,全国100多位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守候在这里。
今天上午11时,27匹比大熊猫还珍贵的世界上惟一存活的野马中的一批在这里放生回 归大自然。
这些精心挑选的最为强壮的野马能否走出围栏,走向广阔天空,回到草原和戈壁滩,人们拭目以待。
中国第一个实施野外放养
1876年,野马矫健的身姿第一次在人类面前亮相,而在被发现后的短短100年间,野马遭受了大规模的狩猎、捕杀,数量急剧下降,最后只剩下几十匹在动物园和马戏团苟全性命。到现在,经过艰难的饲养和繁殖,在全世界112个繁育中心和动物园,还只有大约1300匹。中国是第一个实施放野工程的国家。
到今天,新疆现有野马113匹。今天即将放养的27匹野马就是从野马繁殖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强壮家族。
目击野马撒蹄而去
今天清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出动的十几个记者正在紧张地调试镜头,这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野马首次实行野外放养。
放野工程的关键一环启动了,全程参与放野工程的王镇山工程师上前轻轻拉动门环推开了4米多宽的栅栏门,野马似乎没感到有任何异常,整个马群仍像往常一样安详地吃着草料,大门洞开,摄像机镜头静悄悄对准马群。
见栏内没什么动静,王镇山和两个助手只好开始上前驱赶马群,以头马为首,马群开始在圈里不安地跑动,腾起阵阵尘烟,然而所有的野马居然都对洞开的大门熟视无睹。马群越跑越快,终于在奔跑中发现了出口,但同时也发现了人。这时,令人为之动容的一幕出现了——跑在最前面的马突然刹住了步子,整个马群自动靠后一步,同时头马从斜刺里杀出,稳稳地站在最前面,与身后的马群大约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如同久经沙场的战士,27匹马配合默契地与围观人群自然形成了两个对峙的阵营。据说,普氏野马纪律性强,每群马中的头马是绝对的统帅,在遇到危机情况时,所有的马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它的命令。
虽然经过100多年的圈养,但野马并未完全失去野性。野马此刻的表现令人鼓舞。
在短暂的对峙后,几匹马似乎受了惊吓一般不顾一切地先冲出了大门。接着是其他的野马也奔腾着鱼贯而出,一出门,先出来的野马立刻归队,一路绝尘向西奔去。
放归突生不测公主中暑身亡
昨天,被放养的野马家族中最宠爱的小公主———一匹小马驹因中暑而死亡。这匹被叫做小公主的小马驹是在一个多月前出生的,由于没有呆在专门给它们盖的遮阳棚下,而是卧在外边的草地上,小马驹受不了阳光的暴晒,慢慢地死去了。它死后,母马仍不离它左右,用嘴不停地亲吻自己渐渐僵硬的孩子,对在它面前的新鲜牧草和饮水一动不动。
真正的野生动物,即使是幼小的个体也不会产生中暑的情况,只是由于这些野马已经被围养了100多年,根本适应不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小公主的死更加深了人们对这次放归行动的担心。新疆野马繁育中心王镇山工程师介绍说,为了保证野马血统的纯正,野马繁育中心坚持只在野马之间互相交配,近亲繁殖导致了野马的生育率和成活率都比较低,长期在圈中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使他们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这匹小马驹的死亡就是因为体质太差了。“不过,这群马马上又要添丁了,马上又是28匹了。”王工指着一匹颜色稍黑的大肚子母马说。
中央电视台10余名记者编导动用了5个机位进行现场直播,并从北京租赁了一架动力悬挂滑翔机进行航拍。
记者今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天晚上8时,在中央电视台10套的《走近科学》中,将有30分钟的综合报道。另外,在9月2日,中央电视台将在《走近科学》里播放一集85分钟的放生野马的专题片。负责此事的李力告诉记者,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让大家都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的环境和生物危机,从而真正投入到保护环境和生物的行动中去。
专家观点
野马能否适应野外生存让人揪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谷景和研究员说:野马要完全脱离围栏,真正走向大自然和戈壁滩,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十几年,因为野马的野外生存需要达到2500匹左右的规模,种群大了,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获胜。现在放养的27匹野马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无论从体质还是种群规模上都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放野之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和饲养人员要在放养地长期驻扎,实时检测,在野马生存遇到困难,尤其是越冬找不到草料和水源时给予接济。
野马放养之前要经过3到4年的野化训练,是从人工饲养到半放养再到完全野放的重要一环,实行野化训练时,先要挑选一个整体体质比较强健的家族马群,然后将选中的马群从集中喂养的小马圈迁到一个20平方公里大小的围栏中,为了让野马养成自己在圈中觅食的习惯,从围栏放养的第一天起,就逐步减少草料的投放。为了训练野马对付敌害的本领,野马繁育中心还借来警犬作为野马生存训练的“陪练”,如此训练3到4年,野马的野性已经有所恢复,即将放养的野马具备了初步的野外生存本领。据专家介绍,目前人们最担心的是经过100多年、十多代的人工饲养,野马的生存本领已经逐步退化乃至消失了。野马放养后最大的挑战就是野马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关系问题,放生之后,一般说来,大约要有十个以上的同等规模种群才能保证一个物种的保存。由于整个戈壁滩上只有27匹野马组成的一个野马群,野马要自己寻找水源、完全依赖放野地的野生植物为生,对野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习惯了人工饲养、奔跑能力和战斗能力都大大下降的野马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成千上万只野驴和牧民的畜群,在物竞天择中能否找到有限的水源,能否在争夺水源和草场斗争中获胜,或者取得合理份额是一件令人十分担忧的事。
另外,面对以狼为首的敌害,野马究竟有无能力与之抗衡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放养人员最担心的就是野马的过冬问题,由于准噶尔盆地的过度开发,过去野马的“越冬地”已经消失多年,如果大部分野马能安然度过今冬,野马放养问题也就成功了大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谷景和研究员认为,野生特性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围栏打开后,野马至少还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摆脱对圈养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将驻守在放野地,一方面帮助野马度过危机;另一方面要开展科学检测,解开野马当年的消失之谜,如此才能变消极保护为建设性的保护。本报特派记者 张 卉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