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将于2003年上半年清库,下半年蓄水,距今只有不到二年,留给三峡库区二期水位线下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的时间屈指可数。据去年6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印发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规划(保护项目和保护方案)》,正式确定文物保护点为1087处,且大多数为地下文物。时间紧、任务重!三峡库区文物能否得到妥善保护,考古发掘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事关三峡工程形象,也为国内外广泛关注。不久前,记者就此前往三峡库区进行了采访。
三峡地区高江急峡,重岩叠嶂,一路顺水行舟,两岸山川雄奇险秀,名胜古迹相望。这里不仅曾是古生物的伊甸园,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多元文化的摇篮。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又是连接巴蜀与荆楚的孔道;我国古代两个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这里成为众所周知的文物渊薮。仅目前通过调查和试掘,就已发现6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8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古代巴人遗址和墓地,470处汉至六朝的遗址和墓地,6处古代枯水题刻和数十处宋代以来历代洪水题刻,2处东汉石阙和数十处唐以后的摩崖造像、诗文题刻和碑碣,发现近300处祠庙、民居、桥梁等明清建筑物。华夏历史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和不间断的发展足迹。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和抢救这些中华文化瑰宝,各级地方政府和文物考古工作者正在努力工作。至今,已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10多所院校,20多个文博和科研机构的50多个单位投身于其中。文物考古工作者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奋战在大三峡的深山穷谷中,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已进入了高潮,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重庆库区近年考古发掘即出土珍贵文物上千件,一般文物上万件,各类标本数万件,并在从学术上探讨三峡地区古代历史信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仅就记者目击,目前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文物犯罪活动愈演愈烈。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库区盗掘古遗址、古墓葬活动日益猖獗。奉节县宝塔坪遗址、巫山县江东嘴墓地,都曾惨遭盗掘。随之而起的是文物的倒卖和走私的日益猖獗。两者的恶性循环,导致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严重危及库区文物安全。
二是有些地方文物保护不力。记者在重庆市忠县见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房阙一任风雨剥蚀。在重庆市万州区见到,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山碑》与杂物为伍,除了一块文物保护标志牌外,未见有任何保护措施。
三是文物搬迁工作滞后。受一期水位影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阳张飞庙已规划搬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县石宝寨规划修建护坝就地保护,但均未见实施;奉节县城内的三国古迹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虽然拟议搬迁,却至今还未确定具体位置。
四是文物保护资金和人力捉襟见肘。相对于三峡众多文物,现计划文物保护和抢救资金明显不足,人员不敷使用。重庆市丰都县文管所仅有五人,却要负责十多处考古工地,每人每天仅有五元补助。要在水位上升前尽量多地发掘、抢救文物,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据介绍,按规划专家测算,如果按正常的工作方式,要完成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与保护工程,至少需要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是,现在最多只有15年的时间。2003年的二期水位、2006年的三期水位、2009年的四期水位将接踵而至。抢救保护好三峡库区文物不仅需要规划,更需要实际行动。时不我待,不能有丝毫懈怠!(本报记者 曲冠杰 孙献涛)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