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玲)稀疏的野草难以遮住荒山上裸露的岩石和薄土,这样的景象并非在贫困的山区,而恰恰是在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的周边。
近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风景名胜区采访了解到,经过20年的建设,景区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3%仅上升到目前的15.6%,离规划要求的55%差距甚远,周边10万亩荒山成了一道“不谐调的风景线”。
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地跨安顺市镇宁、关岭两县,涉及黄果树镇、白水镇的36个行政村。据贵州省人大的一位人士介绍,黄果树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黄果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因森林植被差,人工化、城市化现象严重等原因,未获批准。
镇宁、关岭两县分别在黄果树大瀑布的上中下游修建了陡坡塘、黄果树和红岩三个水电站,断水发电,严重破坏了景区瀑布流量及自然景观。在黄果树瀑布下游一公里处的螺丝滩瀑布全长405米,原来是黄果树景区中最长的一个瀑布,但是现在因为缺水,只有7、8、9三个月的丰水期。记者团在黄果树采访时,正值中水期,岩石裸露,看上去就像一条小溪,早就失去了往日瀑布直下、水花飞溅的美景。
贵州安顺市人大在今年7月一份对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到,由于黄果树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近年来,瀑布上游两岸多处山泉水井已干枯断流,造成大雨时水猛涨而浑浊,晴天日久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的现象。枯水期从20世纪80年代的2个月延长到现在的5个月,大瀑布景观的价值已大大降低。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