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代群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停止在三峡库区开垦荒地安置移民,鼓励和引导农村移民外迁。现在,已有10万多名三峡移民在全国25个地区安居乐业。在前无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目前财政尚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依靠实事求是的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实践和探索,不断调整完善,终于从垦荒移民走向外迁安置,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 的移民搬迁之路。
外迁不仅让三峡库区重现青山绿水,也确保了三峡工程如期蓄水发电。目前,三峡库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0%左右,每年有数千万吨的泥沙被冲入长江。而10多万移民外迁将使库区减少上百万亩坡耕地,入江泥沙将明显减少。其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三峡工程将蓄水发电。此前,库区41万农村移民必须搬迁。良田沃土被淹后,库区面临的是人多地少的局面。这成了百万移民的难中之难。外迁,为破解这一世界级难题找到了成功途径。
外迁不仅拉动了库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接收省市的资源开发。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近七成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一方面,大量移民外迁后,使得库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来实施高效生态农业。万州的万亩名优水果园、忠县的柑橘生产基地等高效生态农业区已成为库区新的经济亮点。另一方面,外迁移民就像一个个“经济使者”,不断摸索着故乡与迁入地的经济对接点,把库区的资源带出去,把接收省市的市场需求带回来,使东西部经济实现互补双赢。
接收省市同样是外迁的受益者。江苏省一位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江苏安置任务是7000人,可带进资金2亿多元。在江苏1万多元就能盖3间瓦房,3000元可将一亩滩涂地改造成良田。这位负责人说,移民带来的资金,有一部分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可以改善当地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移民带来的生产安置费,可以集中起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接收地得到实惠。
外迁不仅是经济上的互动,更是观念上的碰撞和升华。十万移民走出去,无数的新观念走进来。现在库区涌动着两股潮流─-一是三峡移民大量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再是先进的观念和进取的意识回流库区。相对封闭的三峡人因外迁而有了一次观念刷新的机会。过去那些一年干活半年闲、摆龙门阵、蹲墙根晒太阳,自由散漫惯了的人们,如今连吃饭、走路都加快了速度,谈市场、签合同的场面随处可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因循守旧走向开拓进取,意识的转变将成为库区今后发展的不竭动力。(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