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9月10日《午间一小时》:深山里的烛光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9月13日20:07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张栓〔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张家(“门”里面加“外”字,音màn以下同)小学教师〕

  主持:庄丽

  责编:王玲

  庄: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庄丽。听众朋友,大家知道每年的九月十号是我国的教师节,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我和编辑王玲一起在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新密市委宣传部的陪同下,今天上午来到了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的张家门小学,并且把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块儿都接到了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间,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有多大,能容纳这个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呢?我不妨告诉您,这所学校一共只有一名老师和六名孩子,接下来我就把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介绍给您。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张家门学校的老师张栓,张老师您好。

  张:您好。

  庄:张老师您在这所学校教了多少年书了?

  张:36年。

  庄:这些年一直都是您一个人在这座学校教书?

  张:对,我一个人。

  庄: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张家门小学的孩子们,你们自己来介绍好吗?

  众:好。

  学生1:我叫张亚琴,上三年级。

  学生2:我叫张亚东,上三年级。

  学生3:我叫张鑫龙,上三年级。

  学生4:我叫张银慧,上三年级。

  学生5:我叫张晓娜,上六年级。

  学生6:我叫张银霞,上六年级。

  庄:你们是不是第一次到郑州来?

  众:是。

  庄:高兴吗?

  众:高兴。

  庄:你们告诉阿姨,今天你们在坐车来郑州电台的路上看到的东西原来想像过吗?

  众:没有。

  庄:你告诉阿姨这跟你们那儿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1:我们那儿太穷。

  庄:从哪儿可以看出你们那儿穷,这儿富啊?

  学生2:我们那儿没有路,这儿有路。

  庄:还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3:这儿汽车太多,我们那儿没有。

  庄:其他小朋友还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4:我们那儿人少,他们人多。

  学生5:我们那儿屋子小,这儿屋子大。

  庄:你们光这样说别人可能想像不到你们那儿是什么样,现在你们把自己天天上课的教室描述一下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1:我们教室很小。

  学生2:简陋。

  庄:怎么个简陋法?

  学生2:有窟窿。

  庄:你们的课桌、椅是什么样的,你跟大家说说。

  学生3:刷的黑漆,长的。

  学生4:地是土地。

  庄:跟这儿的地板不一样是吧?

  众:不一样。

  (编辑手记:在河南省新密市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只住着6户人家的村子,叫张家门村。村儿里有一所只有1位老师、6名孩子的学校,就叫张家门小学。这个“门”字的写法很怪,里外的“外”字躲在门字的里面,新华字典里查不到,当地人叫得挺顺嘴儿——张家门儿。那天,我和庄丽在郑州电台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乘汽车前往张家门小学去接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到郑州电台录制节目。汽车开出新密市区十几分钟后,就进入了深山区。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上行,一直开到了一座大山的半腰。新密市委宣传部的同志指着眼前的山洞告诉我们,张家门小学就在大山的那边。要过去的话,只有两条路,一是翻越大山,至少要爬两个小时,二是穿过这个1067米长的山洞。说起来,这个洞是80年代前后,新密县政府派施工队与当地老百姓从山里山外同时开凿了七八年才打通的。由于当时测量不准,洞里边拐了一个几百米长的大弯,里面又没有电灯,村民们白天过山洞都要打着手电。因为我们要赶时间,又换了一辆小面包车开始过山洞。(出汽车在山洞行驶的音响,压混)洞很窄,汽车刚好通过,路又坑坑洼洼,致使车身摇摇晃晃,(音响推出,“要是对面来车怎么办……,压混)十几分钟后,汽车才开出山洞,我终于看到了四山环绕的山窝窝里,露出了几座张家门村民的灰瓦屋顶,而山道旁边立着一座红砖瓦房,房前用树干做成的旗杆上飘着一面五星红旗,它一定就是我们要找的张家门小学。今年已经58岁的张栓老师就在这所学校里孤独而顽强地坚持了整整36年,他当初是怎样来到这里当老师的?这所学校为什么只有一位老师、六名学生呢?请您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教师节而制作的特别节目——《深山里的烛光》)

  庄:刚才我请听众朋友一起来认识了一下张家门村的老师和他的孩子们,现在我来问一下张老师,因为您在这所学校已经36年了,现在这所教室和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变化吗?

  张:有变化,原来是茅草房,土坯墙,1985年以后乡投资买了砖瓦,民工们盖起了两间砖瓦房,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

  庄:也就是说现在还比原来好了。

  张:好得多。

  庄:学校没有专门的经费拨给你们吗?

  张:没有。

  庄:像您的工资?

  张:我的工资是乡教办发的。

  庄:我听说您原来是民办教师?

  张:原来是民办,后来这儿刚开始干把我派过来了。

  庄:也就这一两年才转成正式的老师?

  张:1995年转的,1997年发工资,。

  庄:听众朋友听了前面的介绍可能还会有疑问,一所学校连老师带学生一共才七个人,条件又那么差,为什么没有就近归并到其它学校去?

  张:因为我们离山外面的主校路途比较远,近了主校大概七八里路,孩子要上学要过山洞不方便,所以我们就在山后一直存在下去。

  庄:也就是说你们的地形很封闭是吧?

  张:对,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路通出山外。

  庄:您是怎么上到初中的呢?您上学是在哪儿上的呢?

  张: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是翻山上去,要走七八里路,早上翻山下去晚上天黑了才回来。

  庄:要走多长时间?

  张:最少一个半小时。

  庄:也就是说去上学就是一个半小时?

  张:回来也要一个半小时。

  庄:而且全是凭着双腿走,而且走的还是山路。如果您不到这个小学教书,如果这些孩子当时没有人教他们的话,他们就得像您当年一样翻这座山去上学是吗?

  张:是的。

  庄:您当时是怎么去这所学校的?

  张:我是1962年初中毕业后,我看到山区没有医生,人得了病要请十几里外的医生,那时候我就决心学医,做个医生为山区人民服务,后来去学医的时候,大队的支部书记和村长就找我说我们山区要办一所小学,要让我回去担任教师,才开始思想有点不通。

  庄:为什么不通?

  张:我想着学医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学我想还不如干医生。

  庄:当老师不如当医生好。

  张:对,后来支部书记跟村长给我做工作,我就回到学校教学了。

  庄:说到这儿我也把当时你们村里的村长李对请到了我们的录音间,村长你好。

  村长:你好。

  庄:老村长您在这个村当了多少年村长了?

  村长:11年。

  庄:您今年多大了?

  村长:七十二了。

  庄:那会儿是您把张老师请到学校当老师的是吧?

  村长:原来是请一个老师,人家看咱山区条件差,不想在这里干。张家门村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

  庄:村里一共就两个初中毕业生?

  村长:一个去参军了,他在家学医,那时候研究就要他不学医生,让他回来当个教师,所以我和支部书记几次找他做工作,最后做通了。

  庄:也就是说当时张栓老师是你们那儿学历最高的人,于是你们就努力去说服张老师到小学教书,而张老师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因为那会儿特别想当一个医生,而且觉得当医生比当老师好。

  村长:做工作以后,就回来教书,以后再也不想当医生了,教书就研究教书这一门,把我们学生教好,孩子教育好。

  庄:张老师,您那会儿到张家门小学当老师的时候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可是我听说您现在培养的学生已经有两个上了大学,而且有24个高中毕业,您是怎么把他们教得比您的本事还大呢?

  张:我在教书中不断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庄:您怎么教他们呢?

  张:在备课的时候认真钻研教材,遇到不懂的地方向其他老师请教。

  庄:这个村子不就您一个人吗?

  张:星期三主校开周会的时候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请教。

  庄:现在我们学校只有六个孩子,而且他们也很巧是两个年级,您最多的时候一个班有多少孩子?

  张:46个人,四个年级。

  庄:在同一时间您怎么给四个年级的孩子上课呢?

  张:循环式教学。

  庄:怎么安排,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描述一下?

  张:一至四年级的时候,先教一三再教二四。

  庄:先教一年级、三年级。

  张:对,跟他们布置了作业再讲二年级四年级的,讲完了再拐回来检查一年级三年级的。

  庄:也就是说每堂课都是两个年级两个年级一块儿上?

  张:对对。

  庄:其中一个年级在做作业的时候,另外一个年级在上课。

  张:对。

  庄:您刚才说学校最多的时候有46个孩子,可是现在只剩下6个孩子了,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少呢?

  张:因为大家看到山区非常偏僻交通不方便,大部分人都要迁到山外面去找个好地方住。

  庄:很多人家搬到山外去住了,我听说前一段时间您班上还有七个孩子,可现在只剩下六个了,那个孩子去哪儿了呢?

  张:现在那家孩子家盖房,家务顾不过来,经济条件比较差。

  庄:就让孩子辍学了?

  张:对。

  庄:孩子走您舍得吗?

  张:舍不得,我还做了几次工作,他们家里说盖房顾不上来,停一段时间再上。

  庄:我问一下在座的小朋友,你们同学走你们舍得吗?

  学生:不舍得。

  庄:要是有一天你们也要上中学了,你们也要离开这儿了,你们舍得离开这座学校吗?

  众:不舍得。

  庄:不舍得但也要走,走了以后你们会想你们张老师,会想你们这所小学校吗?

  众:会。

  (上课音响)

  (编辑手记:张家门村原先有20多户人家,自从山洞打通以后,许多人家无法再忍受这里清冷贫穷的生活,于是一户接一户地在山外盖起了房子。尽管白天仍然要穿过黑洞回来种地,但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外边上学了。可是,张栓老师却执着地留在深山凹里,独自一人坚守在张家门小学,整整度过了36个春夏秋冬。谈起自己心爱的学生,张老师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为纪念教师节而制作的特别节目——《深山里的烛光》)

  庄:张老师您教过的学生现在大概有多少了?

  张:大概200多人。

  庄:那这些孩子现在都在干什么?

  张:都在社会各行各业。

  庄:您跟我们说得具体一点儿好吗?

  张:好,初中、高中有当生产队长,还有当大队干部的。

  庄:刚才您说您的学生里面有两个是大学生,今天我们请来一个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的学生。你介绍一下自己。

  军:我叫张灵军,1997年师专化学系毕业。

  庄:现在在哪儿工作?

  军:在新密市超化镇第三中学。

  庄:老师一定特别为您这个学生感到骄傲吧?

  张:骄傲。

  庄:你现在教什么?

  军:教初中三年级的物理和化学。

  庄:你现在经常回去看你的老师吗?

  军:基本两周或者三周回去一次,因为我们在同一个村,我们两家相隔不太远。

  庄:那你回去的时候会不会到张老师家坐一会儿?

  军:经常。

  张:吃饭都在一个院儿。

  庄:是吧?跟老师特别亲啊,你上学那会儿好像还没有电灯。

  军:没有。

  庄:你上学那会儿教室照明靠什么?

  军:煤油灯,用木板凳支起来的。

  庄:那时候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军:20多个。

  庄:现在你是你们班最出息的一个了?

  张:那是。

  军:可以说是吧。

  庄:站在你们老师面前的时候有没有特别骄傲特别自豪的感觉,说看老师你还教小学,我都教初中了,而且我收入可能都比你高。

  军:我心里还是特别敬重张老师。

  庄:张老师你有没有打听您教交出来的学生现在挣多少钱?他们现在住什么样的房子,打听过吗?

  张:打听过。他们比我好,比我们享福。

  庄:您心理平衡吗?

  张:我心里感觉很好,都比我好,比我年轻。

  庄:您心里好宽慰是吧?

  张:是。

  庄:一点儿没想过说这都是我教出来的学生现在比我收入还高,而且我在这所学校教了这么长时间了,工龄这么长了。

  张:应该嘛。

  庄:为什么应该啊?

  张:社会在发展嘛,生活水平提高了。

  庄:那您也应该想想自己也该提高啊,想过吗?

  张:没有想过。

  庄:张老师是当时村长做工作请到这所学校去的,您也是看着张栓长大的,因为张栓当老师那会儿只有19岁,从张老师到这个学校当老师之后,村里孩子们的家长都满意吗?

  村长:满意。

  庄:家长对庄老师是怎样的评价?

  村长:评价很好。为什么评价好?教出几个大学生。要在山区出了几个大学生是不简单也是不容易的,老师不下不一般的功夫是教不出这样的学生来的。

  庄:从山村培养一个大学生真的特别不容易,像张令军这样的确实是老师的骄傲,同时我想这也是你父母的骄傲,张令军的父亲张国定今天也在这儿,您好。

  军父:你好!

  庄:可以说张老师是您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吧?

  军父:对。

  庄:您孩子是跟着张老师去上学的?

  军父:不错。

  庄:现在我们知道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很多家庭可能都没抱着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就是想让他们会认一些字,会算一些算术题就已经不错了,我想知道您那会儿没有想过您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学生?

  军父:那时候还没有想到,村里根本还没人考上大学。

  庄:村里从来没人考上大学的,您送孩子上学当时有没有考虑过送孩子上完小学就可以了,上完初中就可以了,想过吗?

  军父:那时候觉得上完高中就差不多了。

  庄:觉得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差不多了,但没想到孩子考上大学了。

  (编辑手记:山里的孩子非常淳朴可爱,他们不清楚山外边的世界有多大?也不知道山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他们听张栓老师的话,努力认真地学习。在他们的作文里,你可以看出山里的孩子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他们眼里,他们生活的小山村是最美的,他们的学校是最美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12岁的张晓娜在作文《我的家乡》里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

  录音:

  我的家乡在新密市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景色秀丽。“千米一观”山洞上的石头千姿百态、张牙舞爪。穿过山洞,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枝叶茂盛的桃树,桃树上正开着灿烂的桃花,桃花的芳香引来了几只美丽的蝴蝶,在桃花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

  再往前走,有一座红砖小瓦房,这就是我们的小学校……

  我的家乡有许多石头,它们有的像石狮子,有的像老龙头,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我们给它起名字呢!)

  庄:张老师,今天到你们学校去的时候看见学校门口不大的一块地上还有一个用树干削成的高高的旗杆上挂着国旗,你们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升国旗吗?

  张:每个星期一。

  庄:这个旗杆是您自己亲手做的吗?

  张:是我做的。

  庄:你们学校还有什么教具?

  张:其它的三角板是信用社送我们的,还有一个地球仪。

  庄:学校有没有专门的经费用来置办这些必需品的。

  张:靠我们自己。

  庄:你们一般上哪儿挣这个钱呢?

  张:一般在暑假或者星期天搞勤工俭学。

  庄:怎么搞?

  张:拾个杏核、挖个药材、砍荆条,搞勤工俭学。

  庄: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呢?

  张:能卖个几十块钱。

  庄:要拿到哪儿去买?

  张:山外。

  庄:然后能换回来几十块钱,这几十块钱用来买什么呢?

  张:班费开支,买一些教具,还要拉一些煤,冬天取暖。

  庄:张老师,我不知道在您这36年中您一个老师在这个封闭的山村里带这些孩子有没有感到过孤独?

  张:感到过。

  庄:您想过改变吗?

  张:首先在山里面也非常苦闷,一个人在山里信息也不通,一个人在这儿教书也觉得有点苦闷,后来一想到为了山里的孩子减轻他们的上学困难,这样又反复过来,为孩子们着想,因为自己受过这样的苦,上学的时候跑七八里路,翻山越岭的,不能让下一代的孩子也这样翻山越岭受这样的苦,后来又改变过来了,立志在山村教下去。

  庄:您觉得这36年当中对您来讲最难的是什么事儿?

  庄:在这36年中,我们的草房塌了以后,我们搬到乡政府盖的临时公棚里面,那是最困难的阶段,因为那个房非常低,刮风吹出窟窿,我就带学生出去割点茅草,回来把房子再捂一捂,那时候教室里面也没有火,也放不下火,我们号召学生吃了饭在上学的路上扯点柴火,在教室的炉子边上烤点火,我感觉那是最苦的时候,学生也苦,我也替学生苦。

  庄: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当你们在茅草房塌了以后,这是您36年中最难的时候?

  张:是。

  庄:张老师今年58岁了是吧?再有两年您就该退休了,舍得吗?

  张:舍不得。

  庄:我们今天也请来了助泉寺小学的校长何桂玲,何校长你好!

  何:你好!

  庄:何校长您把张家门小学和助泉寺小学是怎么样的关系讲一下?

  何:张家门小学是助泉寺小学的一个分校。

  庄:何校长,这些年来学校有没有想过派老师去帮助张老师一起教这些孩子?

  何:想过。张老师最近就要退休了,如果孩子们没有毕业,我们就要再找一个老师去山里边,把这些孩子带到毕业。

  庄:因为这36年一直都是张老师一个人在这所学校,在过去的36年当中有没有想过派老师到那儿一块儿去帮助张老师。

  何:当时也想过,不过按上面的规定,按学生人数只能按一个人。

  庄:教六个孩子只能派一个人?

  何:对。他去那儿我们就不能再派其他人了。

  庄:今天的节目我们同时还请到了牛店镇党委副书记于和松,于书记你好。

  于:你好。

  庄: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做这样的规定?

  于:因为这个学校学生比较少,只有六七个学生,按照有关要求1:1.4聘老师。

  庄:1:1.4是什么含义?

  于:一个班1.4个老师。像他那个他采取的是复式教学班,只有七个孩子,又是三个年级段,不可能把七个孩子按每个年级编一个班,人太少,现在这样相对集中,编一个教学班,按照上面的有关要求1:1.4可以配一个老师。

  庄:这种现象在农村是不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

  于:不普遍,他们这个张家门小学,地形比较特殊,村里面中心小学距离比较远,为了便于学生就近读书,我们采取了特殊的办法。

  庄:在节目开始我也请这些孩子描述了一下他们学校是怎样的,而且师资力量也很有限,为什么不把他们并到别的学校去呢?

  于:我们镇党委已经列出了规划,后山的学生比较少,有许多学生的家长愿意搬迁到前山去,这个计划正在实施,到明年十月份,一般情况下有学生的家庭都能搬到前山,到那时候这些学生就可以到村中心小学就读了,这个现象就不复存在了。

  庄:也就是说很快就能实现了。

  于:是,很快,到明年10月份就可以实现了。

  (编辑手记:在张栓老师3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当了30年的民办教师,工资最少的时候两块五毛钱,最多的时候不过几十块钱。1995年经过考试,张老师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长到了几百块钱。但是,对于老少七口人的家庭来说,这点钱的确是太不够用了。一个多月前,老伴因患癌症住院手术,一下子花了一万多元,张老师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因为学校只有他一名老师,妻子做手术那天,他都没有陪在身边。为此,他感到很愧疚,几次在老伴面前落泪。但老伴却总是劝他:“你别担心,干好你的工作,那么多孩子等着你呢”。我们真为张栓老师有这样的贤内助而高兴,更为张栓老师一辈子献身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而无怨无悔的精神所感动。在此,我真诚地祝福张栓老师以及他的妻子身体健康,祝福全国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日话题——《深山里的烛光》)

  庄:张老师,我听说您原来一直都不会唱歌,但是挺想学唱歌的,而且前不久终于学会了。

  张:那是少年先锋学校到我们这个地方搞夏令营活动,教我们学生唱了一上午歌。

  庄:在那之前您听过歌吗?

  张:我也听过歌,但是我不会唱歌,也没办法给学生教。

  庄:后来先锋学校到你们那儿去,他们教会了你和你的孩子一块儿唱歌,现在一共学会了几首歌?

  张:两首,一首是《国歌》,一首是《太阳当空照》。

  庄:《太阳当空照》?现在我们请小朋友们一起唱一下你们学会的歌好吗?让我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众:好。

  (歌曲《太阳当空照》)

  庄:你们还想学更多的歌吗?

  众:想。

  庄:在我们来做这套节目之前,我们节目组特意挑选了一台收录机,把它送给咱们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而且还买了很多磁带,有歌的,以后你们就可以跟着这个录音机,跟着这个磁带学唱更多的歌了。

  张:谢谢。

  众:谢谢阿姨。

  (歌曲《送给老师一支歌》)

  庄: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儿就接近尾声了,其实张老师和孩子们都是说着一些很平凡的事,到九月十号教师节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会想起自己的老师,因为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又离开中学到大家以至于离开大学到社会,这当中有很多很多的老师教过我们,也许现在想起来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的样子还栩栩如生的在你面前,但是你现在却不能跟他们一起来重温那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特别难忘的细节,但是我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给老师寄去一张贺卡或者打一个电话,当我们有空的时候把我们的成绩和收获告诉他们,我想老师会为我们的收获,会为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谢谢在场的听众朋友,谢谢到场的嘉宾,谢谢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同时感谢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技术支持,也感谢陪伴我们一起录制这期节目的新密市委宣传部和学校的老师们,孩子们,祝老师节日快乐,也祝收音机前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再见!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9月7日《午间一小时》:妞妞和京京的故事(2001/09/10/ 19:20)
9月9日《午间一小时》:不变地画(2001/09/10/ 16:11)
8月31日《午间一小时》:京城相声夫妻店(2001/09/04/ 06:38)
8月30日《午间一小时》:“政务超市”带来的思考(2001/09/03/ 14:32)
《午间一小时-海外来风》:飞越国界(2001/08/29/ 14:25)
《午间一小时-女人花园》:怒放的生命之花(2001/08/29/ 14:24)
8月24日《午间一小时》:病毒、黑客(2001/08/28/ 19:03)
《午间一小时》:爱的连线(2001/08/27/ 09:03)
8月22日《午间一小时》:民警故事(2001/08/27/ 09:00)
8月21日《午间一小时》:北京少年西部行(2001/08/27/ 08:58)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出国留学每日新闻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养护剂征代理商
  • 英语留学考试培训
  • 金秋旅游那里去
  • 桑沐恩期待有情人
    济南
  • 威潮冲剪得心应手
  • 休闲度假小岱峰
    上海
  • IT培训好搭档
  • 追求卓越共创蓝天
    广东
  • 日上通讯诚招代理
    河南
  • 中国招生广场 天津地区招商HOT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香水专题
  • CD真我香水
  • 清泉女士香水
  • 古姿嫉妒女香水
  • 欢沁女士香水
  • 第五大道香水
  • CD绿毒香水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