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三日电题:逆境求生生财有道--华商:世界经济的助推器(历史篇)
中新社记者王永志
二十世纪的帷幕刚刚徐徐落下,新世纪的曙光闪烁在东方的地平线。
在这金秋九月,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将汇聚六朝古都,讲乡情,觅商机,谱写携手并进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
荣的新篇章。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像一部充满传奇的故事,举世瞩目,吸引各界人士前来解读。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竞技场上,经济秩序犹如简单明了而变化万千的棋局,局局出新。然而,无论潮起潮落,总有
一个名字叫华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们长袖善舞,创业有成,在激烈的商战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当地经济及所在国与华人祖籍国的经济往来,乃至世界经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海外华商的惊人业绩,引来世界经济学家、企业家等无数人士为之折腰。不过,他们能有今日的正果,用二十世纪的
同龄人冰心的诗来说便是:“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
雨。”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曾经开辟了欧亚陆上丝绸之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但鸦片战争以后的内忧外患,促使
中国人远涉南洋、远涉世界,去寻找一片新天地,大规模移居海外便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华人遍布世界
各个角落的基本格局。有专家认为,从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百年间,有近千万中国人移居海外。
海外华人素有逆境求生的本能。他们大多来自地狭人稠的闽粤地区以及江浙部分地区,蔚蓝色、起伏波动的大海,以
及九死一生的艰难历程,激荡着他们不甘潦倒和平庸的心。特别是当时西方殖民当局明令华人不能拥有土地,传统的自给自足
的种植业又为原住民所占,迫使华人在小商贩、中介商这类行业夹缝求生。而一旦他们经营得手,积累了相当资本,就向其他
行业发展,其经济活动范围也从流通、采矿等领域开始走向制造业、种植业乃至金融业。
华商发家致富奥秘何在?就记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吃苦耐劳,勤俭致富,白手起家,从小到大。
第一代移民两手空空,再加上人地生疏,为了生存,大都先干体力活;然后是勒紧裤带存钱,只要有一点小本资金,
就开始做小本生意;第三步就是扩大经营,力求发展。在事业有了一定起色之后,或开分店,以求遍地开花;或进行多角经营
,达成“狡兔三窟”。
二、讲求实际,不务虚名,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华商大多有一股坚毅的精神,能够适应一些不利的环境;同时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快攫取赚钱机会。十九世纪末二十
世纪初的华人巨富一旦看准行情,就会依托本业,大胆向其他行业渗透。如在山东兴建张裕葡萄酒的张振勋由种植业和承包烟
酒起家,兼营矿业、航运、铁路等业,终成雄视一方的富豪。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华商都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涌现。如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胡璇泽、胡国廉、陈善谦、张煜南等,
便是南洋一带的华人巨商。此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陈祯禄家族集团、陈嘉庚家族、陈六使家族、胡文虎家族及稍后的
李光前家族集团,均以自己的独到眼光,创造过不可小觑的业绩。
战后到七十年代,东南亚和香港、台湾等华商风云际会,跃登“龙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单元到多元,
并逐渐越过区域的藩篱,向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扩展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他们敏锐地捕捉中国大陆吸引外资的商机,从劳
动密集型到商业、房地产业、高科技等行业,从沿海东部到中部、大西北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资金,达到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
境地。同时,也大大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三、善于理财,和气生财,取信于人,合群随众。
中国人把白圭看作商家的祖师爷,其“乐观时变”和“人弃我取”的经验,自然被华商奉为圭臬,并加以运用。华商
在文化策略、决策方式和为人处世,都有有些别于其他族裔的做法。例如,华商做生意有时只要一个电话就搞掂,甚至不必签
定合同,因为华人注重信用之道,生意的成交是建立在相互守信的基础上。他们深知有了信用,资金可以通融,经营可以拓展
。
此外,世界华商具有一些中国传统的特质和儒家伦理,比如对社会秩序的重视,强有力的家庭结构,对子女教育的重
视,以及由地缘、血缘出发的华人商帮和商业网络的出奇入化的运用,都是华商事业发展的不二法门,因此成就了他们在世界
经济的独特地位。(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