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料的垃圾和废品堆了一地 同样生产出来的餐盒就这样在小摊上使用
记者手记:
尽管在进入工棚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我真正走进那间低矮阴暗的小屋时还是被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惊呆了:发霉的被褥、熏得发黑的墙壁、成群飞舞的苍蝇,还有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废旧塑料袋……想到部分小贩用来包食品出售的塑料袋和发泡餐盒就有可能出自这里,我不禁感到一阵反胃……
路边摊的小老板被我套出了一条有用的消息
尽管目前仍在使用白色发泡餐盒及不可降解塑料袋进行食品包装的商家还不少,但想要找到制售这些餐盒和塑料袋的源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加工窝点一般都很隐蔽,很难被人发现。
我对一些餐馆饭店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明察暗访,最后终于从一位路边摊的小老板口中套出了一点消息。他告诉我,他所使用的所有塑料袋和餐盒全是从天津市东丽区一个叫新中村的地方买来的。
但这个加工点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儿,小老板也不是十分清楚。他告诉我平时都是对方直接送货过来,他自己从来都没去过那里。
我多次前往该村附近一带的地方进行暗访,但一直一无所获。
我跟踪一辆废品收购车,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中发现了制造窝点
后来我观察到,经常有一些载满废旧塑料制品的废品收购车前往村子的西头,然后再空车返回。而在沿路之上有好几家大大小小的废品收购站,这些收购车均来回其间。
我觉得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于是我暗地里跟踪其中一辆废品收购车,终于在新中村附近工业区内一个偏僻的角落中发现了一个窝点。每天这些装满了废旧塑料制品的废品收购车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废旧塑料送到这里,成为这里生产的主要原料。这个窝点隐藏在周围几家木材加工厂的原木堆放点的后面,从外表看极为普通,不了解内情的人根本就想不到这里竟会从事这种买卖。据周围人讲,这里的老板是一个河南人,这个小工厂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开口就要100捆,老板显然动心了
在工棚外,我见到了这个窝点的老板。对方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我突然到来表示出了相当高的警惕性,并矢口否认这里就是生产塑料袋和餐盒的地点。
“看来是我找错地方了,这儿要没有我再到别的地方看看吧。”我欲擒故纵,暗地里观察对方的反应?
“你想要多少?”一听到有生意可做,老板立刻来了兴致。
“至少100捆,如果价格还过得去,以后我还来你这儿买。”我回答说。
“100捆……”
“要是没有那么多就算了,我还是再上别的地方看看去吧。”我见老板有些犹豫,为了断定这里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生产窝点,所以故意做出一副要走的样子。
“别着急啊,不就100捆吗,我这儿就有。”看来这位老板并不想让这笔送上门的买卖泡了汤,连忙拉住了我。
老板抓起一把这种黑色颗粒,告诉我,有这东西在,要多少他都能做得出来
老板带我来到工棚对面的一间小屋当中,指着一个个尼龙编织袋告诉我,有这些东西在,别说是100捆,就是500捆他也能做得出来。
我打开其中的一个袋子,看到里面装满了黑色的颗粒状物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成品塑料袋。
“这些是什么?”我问。
“这就是做塑料袋的原料,”老板抓起一把这种黑色颗粒,转身倒进身后的一部机器当中,“把它放进机器里一吹塑料袋就出来了,特省事儿。”
在屋外堆放的原料中,我看到一些标有“某某医院”的字样,上面还能隐约看出有残留的血迹
老板告诉我这些黑色颗粒都是用堆放在屋外的那些废旧塑料袋制成的,由于不是从正规厂家进的正式塑料,价格自然相当便宜。所以即便他的卖价比别人低一半,还是能有钱赚。
我看到屋外堆放的那些塑料袋中有很多相当的脏,上面不仅沾满了泥,气味也很是难闻。在其中我甚至还看到一些塑料袋上标有“某某医院”的字样,上面还能隐约看出有残留的血迹。
“这些东西也实在太脏了吧?”我指着那些塑料袋向老板表示不满,“我要塑料袋是装吃的东西的。这么脏我怎么装啊?”
“没事儿,”老板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一溶解成颗粒就干净了。”
老板还告诉我,平时有很多人来他这里买塑料袋,就是因为他这里出活儿快,价格又低,至于卫生问题很少有人提及。
“再说了,谁买东西回去后还不洗洗再吃啊。就算脏了一点儿,洗干净了不就没事了吗?”
见我并没有再对此表示异议,老板转身进屋,拿了几个他这里做的塑料袋的成品出来给我看。
我看到这些塑料袋与市场卖的可降解塑料袋相比,明显要薄许多,而且颜色稍微有些发黄,摸上去手感很差,同时也非常的脆。老板告诉我,这种塑料袋每个卖0.05元,每一捆有500个,我一共要买100捆,所以还可以便宜一点儿,每捆只收我23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我和对方以每捆21元的价格成交。老板告诉我两三天后就可以交货。
过了两天,我终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他们的生产车间
我们的“交易”是在加工点的装货的屋子里匆匆进行的,老板并没有让我看他这里的生产车间。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我仍不是太信任。过了几天,我再次来到这个加工点。名义上是想看看塑料袋的生产进度,实际上是想能找个机会近距离探究这里实际生产的情况。
非常幸运的是,我赶到加工点的时候,老板并没有在那里。据说是去市里送货了。于是我便以货主检查生产进度为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他们的生产车间。
生产线水槽里,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在浑浊的水里上下翻滚
进入生产车间后,我发现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共有两套吹塑机和一条漂洗生产线,一些我上次见到过的黑色塑料颗粒散落在地上,显然是刚刚生产出来的。在那条漂洗生产线上,巨大的叶轮在数台电机的带动下正在不停地翻转、搅动,不时溅起很高的水花。在生产线上的水槽当中,大量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充斥其中,通过叶轮的搅拌和粉碎成为更加细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最终重新把它们变成塑料袋。
我看到生产线水槽的水因为长时期没有换过的原因变得异常的浑浊,同时水所散发出来的气味也十分刺鼻。我站在那里,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上下翻滚,几次都有想吐的感觉。
做工的孩子们保持着沉默,被问及年龄,他们都说:18岁
这些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他们大都保持着沉默。但当问及他们的年龄时,这些孩子的回答却是惊人的统一:18岁。从他们闪烁不定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们说的并不是实话。
经过几分钟的交流,这些孩子对我的戒备心理渐渐消除了。其中一个孩子偷偷告诉我说,他姓许,今年只有13岁,是从山东烟台农村过来的。他来天津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先后在饭馆里干过服务员,给人帮过摊,这里已经是他半年来所找的第四份工作了。
“老板,你可千万别告诉我们老板我跟你说的这些话,他不让我们跟外人说自己多大了;要是让他知道了非打死我不可。”小许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央求着我。
烈日下,作为原料的垃圾和废品散发出来的臭味,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个加工点的周围,我看到有很多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垃圾堆。而小许告诉我这些就是他们每天生产所用的原材料。
小许说,这些垃圾山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那些常年固定向这里运废品的废品收购车运来的。但这些工厂对原料的需求量又很大,有时一天就要消耗一两吨的废旧塑料,单纯靠这些收购车很难满足他们的生产需要。所以这些工厂的经营者就从村子周围甚至更远的地方的垃圾堆里寻求原料的来源,即便是已经腐烂发臭的他们也是照样来者不拒。在他们看来能保证自己那几台机器一直开着就行了。
眼下虽然已经是初秋时节,但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这些垃圾和废品在烈日下暴晒,很多都已经腐烂变质,到处都有蚊蝇孳生。即便是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得到这些东西散发出来的臭味,这种味道有点像是粪便发酵的味,又有点像塑料燃烧后的味,让人感觉喘不上气来。有些垃圾山甚至就堆在高压电线下面,一旦漏电,这些垃圾都会成为火灾的致命隐患,将周围的工厂和堆放的木材化为灰烬。
我强忍着垃圾山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上前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东西可以说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带着菜叶和饭粒的生活垃圾、建筑工程用的废旧塑料桶,甚至还有从医院里弄出来的带着血丝的一次性输液器和针管!
临走时我向小许要了几个塑料袋,在他眼中我看到了老板拳头的恐惧
而像小许一样的很多孩子每天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工作。我看到他们在从垃圾堆里捡原料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都很麻木,他们对垃圾中所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工作环境是这样的恶劣,但他们的薪水却很微薄。据小许说,每个月他们只能挣到两三百块钱,有时老板还要以种种理由加以克扣。
据了解,在这家加工点的周围还有好几家类似的小工厂,像小许一样的孩子也还有很多。
我离开的时候向小许要了几个这里生产的塑料袋,小许很爽快地答应了。临走时他又再一次很认真地嘱咐了一遍我,要我千万不要和老板提他所告诉我的这些事。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几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老板拳头和棍棒的恐惧。
据检测,塑料表面细菌仅大肠杆菌一项就是国家规定最高限额的15万倍
拿着这家加工点老板生产的塑料袋,我来到天津质量技术监督局让有关部门对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塑料袋全都属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一旦遇到高温极易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这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自然分解的速度极其缓慢,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这之间,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对大气、地下水和土壤都构成严重的污染。所以说这种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危害是极其巨大的。
此外,在这次检测过程当中,还发现这些塑料袋的质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塑料袋无论从材料还是结构强度上都达不到国家有关的相应标准。在属于非法塑料制品的同时也是不合格的产品。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有关人士告诉我,首先这些塑料袋从质量上就不能用于物品的包装,就是做垃圾袋都不够结实;另外,这些塑料袋的表面细菌严重超标,其中仅大肠杆菌一项就是国家规定最高限额的15万倍!用这样的塑料袋包装食品会引发多种疾病,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交货那天,刚好工商局前去检查,为我生产的100捆塑料袋已经绑好堆在库房里
到了该交货的那一天,我再度前往了这个加工点。当我赶到该加工点的时候,刚好遇上天津市工商东丽区分局的执法人员下乡进行检查。工商执法人员发现了这家加工点存在问题,决定立即对这个加工点进行突击清查。
由于这次清查进行得相当突然,正在里面生产的几名工人甚至来不及关掉机器就被堵了个正着。为我生产好的100捆塑料袋也已经打包绑好,整整齐齐地堆在库房里。
面对这种情况,工商东丽分局的执法人员立即对在场的操作工人进行了盘问和监控,马上关掉了正在生产的设备,并对其进行了封存处理。对于这里的非法塑料制品也加以没收。也许是事先听到了什么风声,这里的老板已经逃之夭夭了。在现场,我也没有看到小许的身影,据说是替老板到市里送货去了。
在当天的清理打击行动中,执法人员共端掉了周围七八家这样的小工厂。经过粗略统计,仅在我暗访的这一个非法加工点里,工商执法人员发现的生产原料、加工出的成品和半成品(黑色颗粒)就足足可以装满5辆大卡车。文/郭诗亮 摄影/黄大明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