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孕育农村新变革
地处粤西的化州市,农村人口占八成,土地面积有一半山地,农业资源
相当丰富。近些年来,这里掀起农业开发热,田间、果林活跃着3000多
名“特殊农民”,他们是来自城里的干部、商人、企业家,还有教授、大学
生和科技人员;这里还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资金,农业,成了资金和智力投入
的热点。
随着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的诞生,土地的连片开发经营,原来农村沿袭
了数千年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正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土地不再与贫瘠
结缘。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发生质的飞跃。
这里,呈现一幅新时代的田园画,整个农村在孕育着一场新的变革。
土地圆了百万富翁梦
坐在我们面前的周英杰,30出头,黑黝黝的面孔,一身简朴的服装,
十足像个农民,看不出他原来是个大学生。周英杰于1992年从西安华西
大学工业会计专业毕业后,在珠海一家企业工作,看到许多人富了,他也不
甘居人后。1995年,他自愿辞职并动员妻子也辞去公职,一起回到老家
化州承包1000多亩山地种果,搞立体种养,如今果实累累。他说,去年
有人出资130万元想买他的果园,他不肯。
有投入就有产出。化州实行的“山地承包,使用权50年不变”,“谁
投资,谁开发,谁受益”,对外地投资者,农业用水不收水费,头两年免征
特产税,前5年优惠幅度达70%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国内3
1个省市区以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他们当中,有清华大学教授
霍俊、曾赴澳洲“淘金”多年的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任海明,还有台商李清
榕、德国籍顺德人梁顺珍等。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新品种,还有
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观念。随着大批外来投资者的加入,农民结构发生了质
的变化,一代新型农民正在崛起。
农业企业化 农民领工资
正值龙眼成熟的季节,驱车化州北部,只见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被辟
成一个个万亩乃至数万亩的大型龙眼基地,果树满山遍野,处处可闻果香。
化州当地的青年农民企业家吴松林,于1995年底在这一带承包了4
000多公顷的连片山头,办起了优质龙眼生产基地,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
经营。他创建的广东民昌果业有限公司,除从事龙眼的种植、加工、营销外
,还进行农药和化肥销售,以及山地养殖和农业观光旅游等,形成以果业为
主,集农、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离民昌果业
公司不远处,是龙汇果园。那是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原在深圳工作的梁汝棠
承包的4000多公顷山地,建起的大型龙眼生产基地,正按现代企业方式
进行运作。类似这种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化州已有70多家。
正是由于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企业家的崛起,使化州原来大面积荒
芜的山地,短短几年间,近三分之一得到连片开发,现在化州有千亩连片果
园130个,万亩以上的连片果园23个,家庭式小果园不计其数。全市水
果种植面积达8万公顷,比十年前的18·6万公顷翻了两番多,其中仅龙
眼就有3·3万公顷。至今,由龙头企业覆盖和带动的农户已达八成。许多
农业企业还招收当地农民从事种养业的栽培和管理,大批农民因此而变成按
月领取工资的农业工人。农民独家单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
活方式已起了变化。
农业兴 百业旺
作为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化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
种养业有了初步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随着一个个荒山被开辟
成大型的水果生产基地,全市十来个农业示范区的建成,果种到哪里,路修
到那里,果上山,路上山,水上山,电上山,电话上山。沉寂千百年的荒山
,如今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信息通,收获季节,人来客往,热闹非
凡,整个山区沸腾起来了。农业大规模开发,农副产品的大大丰富,又促进
商业流通和经济繁荣。目前,全市从事农副产品购销、果菜北运的实体有3
380多个,从业人员达5·8万,活跃在全国83个大中城市,果菜北运
的销售网点遍及大江南北。
去年,化州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3%,比1995年增长82
·7%,年均递增12·8%,农民人均纯收入3652元,比上年增长1
0·4%,比1995年增长64·3%。目前,全市九成农户住上了红砖
楼房,九成农户拥有电视机,近三成农户拥有电话机、摩托车,农民生活、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许金丹 孙国英 特约通讯员 杨国勇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