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泛社会调查,政协委员们发现当代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的“脱节”现象日趋明显:虽然极力否定“竞争可以不择手段”,但都表示“在涉及自身利益和个人所属团体利益时,会搞不正之风”;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明确,但认同“干一行、爱一行”的只有18.8%……对此,委员们认为,改善青少年的道德状况,事关哈尔滨长远发展,应及早采取措施,实现道德重建。
认同道德规范行为另当别论
据市政协常委、团市委副书记宋要武介绍,对796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当代青少年虽对社会主导性道德规范持认同态度,但对道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存在知与行的脱节。(具体情况见下表)
宋要武认为,青少年道德呈现的这种状况有着复杂的原因: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使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到负面影响,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带来青少年道德观念的断裂,试管婴儿、克隆等现代科学技术使青少年在道德伦理上产生困惑和失落……
市政协委员、哈师大副教授孙学孟认为,教育领域存在的道德教育形式呆板、内容单一使得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也是重要原因。
实施系统工程重建道德体系
委员们一致认为,应从确立目标体系、制定科学制度、建立调节机制、实施道德示范、推行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开展道德重建工作。
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市建筑职业学校校长于顺认为,哈市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奏效。如“五爱”、“四有”道德目标,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显得过于抽象、难以把握。假如以“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见客人要敬礼”等具体行为为目标,则很容易做到。于顺建议,在小学阶段,道德目标应以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初中阶段应加强法制教育,高中阶段可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等教育。同时,要改变单一的书面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市政协常委刘惠深认为,在教学当中还应加强心理教育,使青少年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客观认识外界事物。
宋要武认为,重建道德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应减少遵从道德行为的代价和成本,不能使违反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这样,青少年的道德重建就会获得保证。同时,应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选择地树立可供青少年学习、效仿的典型,进行自上而下的道德示范教育。
市政协常委马然认为,青年群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要进行青年道德的重建,就必须动态地把握青年的身心特点。在定期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开展内容广泛的青年问题理论研究。
委员宿莹认为,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建立预防媒体传播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教育信息的有效机制也非常重要。本报记者何秀丽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