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矿业是工业化过程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稳步发展的矿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矿业未来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1世纪初期的10年到20年里,中国矿业将面临三大严峻挑战。
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中国工业化对矿产品巨大需求的压力。过去10年中,在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近10%的高速持续增长的同时,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随之高速增长,储量、生产、需求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铝为例,十年间其储量年均增长率为1.1%,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而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则为17.3%。许多大宗矿产国内供应能力日趋下降,进口剧增,探明储量难于保障未来十到二十年的需求。今后,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还将随着工业化进程而成倍增长,我国成为许多重要矿产品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挑战之二: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目前,中国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破坏严重。一方面是重要矿产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粗放式开发与资源浪费;一方面是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另一方面则是矿山环境破坏严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迅速扩大资源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业的科技含量。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紧迫的问题。
挑战之三: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矿业的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物质、资本、人才、知识和文化在市场规律支配下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与循环,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跨国的矿业企业相比,我国的矿山企业无论是在企业制度、经营规模,还是在技术装备、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加入WTO之后,我国将下调关税、拆除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领域。这些都将强烈冲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的许多矿山企业,预计将有不少边际矿山和老矿山被迫关闭。
积极迎接挑战
面对严峻挑战,寿嘉华说,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加大了矿业改革的力度,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矿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首先,我国地质勘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按照政、企、事分开的原则,我国已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经营性地质工作基本分开,由国家出资完成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资料和成果开始向纳税人和全社会提供,并将加快速度对外开放。由企业投资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正在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矿业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不久前,国务院批准撤销了与矿业有关的5个委管国家局,即煤炭局、冶金局、石油化学工业局、建材局和有色工业局,国内外矿业企业反映较多的多头管理、责任不明、权力重叠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矿业秩序在整顿之下,正在进一步好转。我国继1999年关闭了非法开采、乱采滥挖、污染浪费严重和技术落后的4万多个小矿山后,去年又关闭了数万个。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再度决定,将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在年底前全面取缔无证采矿、越界采矿、持勘查许可证非法采矿、非法承包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理已发放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证;并决定在明年6月底前对乱采滥挖破坏浪费资源的矿山,限期停产整顿,经整顿仍不能达标的,将依法注销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此外,近年来,通过克服观念、体制和运营上的一些障碍和缺陷,以及一些政策调整,外商投资中国矿业的环境也在明显改善。而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的出台,也为矿业投资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
上述这些措施使国内矿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矿业市场趋于活跃。去年,有关部门共受理勘查许可证申请6069件,比上年增加9.2%,其中受理外商申请80件,是上年的10倍;全国批准勘查登记的面积大约为254万平方公里,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其中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勘查登记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是上年的260多倍。
寿嘉华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正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加快中国矿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展望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在矿业运行机制、市场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勘查评价和矿产开发体系建立等多方面发生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矿业有能力调整自己,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