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日报道(记者安然李礼)持续了两天的大雾阴雨天气今天终于过去,北京市陆路和空中的交通都已恢复正常。面对入秋以来第一场恶劣天气对北京公路、空港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考验,记者采访到的大多数市民认为,虽然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出行确实比以前顺畅多了。
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机场及各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时已经形成了一套从空中管制 到地面服务非常完善的工作流程,相互间的信息沟通和行动上的配合也日益默契。在滞留机场期间,旅客可与航空公司进行充分的交流,获知有关航班起降的最新信息;如果航班延误的时间太长,航空公司可向乘客提供免费食宿或接受退票,并负责将乘客送回市内。从这次大雾造成的麻烦中可以看出,机场方面的主动服务意识比前些年有了明显的增强,乘客的心理也更加成熟。
在陆路交通方面,记者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这几天的事故并不比平时多。这一方面应归功于基层交警几天来超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北京道路交通管理硬件设施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指挥调度系统、交通检测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警车卫星定位系统的相继建成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交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路面交通的干预能力,使一线的交警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现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并及时进行处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学文教授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北京交通问题,特别是恶劣天气下的出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能力。从宏观上讲,北京的规划设计是相当科学的,只要能够简称规划中的路网,北京的出行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在微观上,道路积水、某些立交桥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使现有设施不能百分之百发挥效用,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经常会成为交通的瓶颈地带。“有一些设计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道路情况发生变化后还会进行改进。至于像道路积水、路面塌陷这些问题,只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于教授说,照现在的趋势下去,2008年之前,北京的交通设施肯定会发展到让人比较满意的程度。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