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2日电(记者钱咏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起步良好。记者从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联席会议上了解到,这项工程启动一年来,国家已投入资金17亿元。今年截至9月底,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造林种草、小流域治理建设面积630万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旗 县区,分为北部干旱草原沙化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化治理区、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治理区、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分为造林营林、退耕还林还草、草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据国家林业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力、真抓实干,在工程管理和治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工程实施已深入人心,受到了各项目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周德海介绍,内蒙古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在实践中力求把握处理好三个关系:建设与保护,既注意采取工程措施、加强重点区域治理,更重视加强保护,实行退耕、休牧和生态移民,加快从掠夺型农牧业向生态型农牧业转换步伐;生态建设与群众生计,在推进生态建设过程中,引导群众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在保护和建设的同时,实现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发展,乌兰察布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6年,耕地面积减少一半,林草覆盖率增加两倍,粮食产量和农牧民收入都翻了一番;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围绕绿起来这个目标,努力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保存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实现了整体推进。
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都从各地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生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地区保护治理为突破口,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被农牧民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沙源治理工程突出了农牧民群众这个主体,凡是农牧民原有的承包地和草场,经营权一律不变,在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标准,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划拨等形式,把“四荒”资源使用权落实到户,建设任务承包到户,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明晰权属,50年不变,并且允许依法继承、转让。
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介绍说,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交往的窗口,不仅要阻挡风沙,而且要突出绿化、美化,高标准、高起点、上档次、出精品,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北京市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中将园林设计融于重点造林工程,增加栽植树种,注重植物材料选择、搭配。工程全部实行针叶、阔叶混交,增加混交林比例,使用大规格苗木和优良新品种,并采用各种新型、实用的抗旱节水保活技术,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重点地区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