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平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第二轮更加彻底的全面大开放。中国的企业如何适应更大范围“与狼共舞”的生存环境?当中国人努力演练成“狼”的时候,真正的“狼”在想什么?面对机遇,老外们早有准备。
日前出版的《200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对6家著名跨国公司为应对中国加入WTO做出的战略调整,和在华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
GE:服务技术落地生根
中国“入世”是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变成中国当地企业的好机会,计划在服务业方面大发展,目标是5年后在华经营达到30亿美元的规模。
GE目前在中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还达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在华企业经营业绩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华企业投入经营时间晚,现在还没有进入赢利期;二是GE在中国没有发挥自己的经营强项,即服务业。GE公司主要靠服务业赢利,但是中国对服务业准入有不少限制。
GE在华的30家企业中,90%的企业赢利,10%的企业亏损。30家在华企业雇员总数达到8000人。中国“入世”是GE变成中国当地企业的好机会,过去,GE的航空发动机维护技术协助其他国家航空公司降低了成本。但却不能在中国做同样的工作。发电厂的管理技术也是如此。中国“入世”,其服务技术可以进入中国,从而落地生根。
IBM:瞄准十大生产基地
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中国总裁周伟认为,IBM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IBM”。他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数量多质量好的工程师。中国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我的目标是把IBM中国公司变成IBM公司全球10大基地之一。”
IBM中国公司从事销售与管理服务的员工有2800人,从事制造的员工8000人。前者有100名左右的外籍人员,后者仅有10名左右的外籍人员。现在一线主管已经完全当地化。IBM在中国的分公司总经理,除上海外,全部由当地人担任。
IBM已经在近一两年里为中国“入世”后的业务扩大准备好了必要的人才。将抓住中国“入世”带来的机会,运用全球力量来为中国市场的客户服务。周伟说:“最担心的是其他公司进入中国来挖我们的人才。我们不希望成为别的公司在中国的人才培训基地”。
诺基亚:发展空间更大
2000年诺基亚从中国出口总值达到15亿美元。在华合资企业已经不单纯为中国市场生产,而是全球制造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苏州的合资厂生产手机机站,85%用于出口。北京和东莞两家生产手机的工厂,50%的产品出口。诺基亚在华营业额近30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2%。中国市场成为诺基亚全球第二大市场。
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刘持金认为,中国“入世”对诺基亚的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入世”降低关税,对于诺基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有利,可以降低在华生产的产品成本。另外,中国电信服务市场开放,允许AT&T等电信运营服务商进入中国,进行面向国际的规范的采购招标,可以使诺基亚这样规范的公司竞标和中标。随着中国市场的规范和透明度增加,诺基亚在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中国“入世”的前景,诺基亚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加强与合资伙伴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中国大客户的合作;加快与中国信息产业的融合。此外还要建立北京星网工业园。该工业园投资将达到100亿元,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创造10000个就业岗位。这个工业园是诺基亚迎接中国“入世”采取的一个重要应对措施。
三星:按进度表抢占中国市场
三星将按照中国“入世”开放进度表进入中国。只要中国允许,就进入中国相关领域。
1995年三星中国总部成立后,虽然这期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但中国总部的营业额平均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长。1999年达到了78亿美元。2000年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30%以上。今后,三星将计划对具有优势的领域,如通信、半导体、电子零部件、保险等领域进行投资,并且将三星的核心技术及先进经营理念转移到中国,以双赢战略不断扩大事业规模并得以发展。
2000年10月三星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通信、软件开发等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推进以培养中国当地人才及技术转移为前提的IMT-2000共同开发项目。中国如果具备配套的环境,三星的一些业务中心也将转移到中国,例如电子领域的一些业务。业务中心转移到中国的前提是中国的经营环境好于韩国。
索尼:确立中国区域中心地位
索尼进入中国比较晚,但是一旦作出决定,行动起来就很快。索尼的战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战略。中国商业发展的地位极其重要。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正田弘也谈了索尼公司的战略计划:索尼前几年主要从事数码化转型,去年开始进行宽带化转型。除制造业,索尼其他业务也要进入中国。娱乐产品,包括电影、唱片和游戏等,网络产品也会进入中国,研发项目也在筹备中。
他说,2000年,索尼在日本的电脑销售额超过了电视。索尼从1968年开始生产电视机,生产电脑不过5年时间就超过了电视。索尼生产去年达到2位数的增长。索尼的竞争对手不仅是松下、日立,而且有来自硅谷的企业,特别是电脑企业。
索尼在20世纪80年代把全球分为日本、北美、欧洲和亚太4个经营区域。地区总部分别设在美国、柏林和新加坡。90年代对经营区域重新做了划分,把东北亚区从亚太区划分出来。东北亚区包括“大中华”和韩国,总部设在北京。索尼总裁出井伸之每年来中国访问,但是已经两年没有去新加坡了。由此可见对中国的重视。
西门子:业务领域已经齐全
1994年10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外商在华成立比较早的投资性公司。其在华已经投资了10亿马克,在华企业和各个办事处共有员工27000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发展战略的总经理魏方伦先生说,我们需要把现有投资企业经营好。
按照经营业务领域分,西门子已在中国建立了59家企业(包括45家合资企业,12家独资企业和2个BOT项目),几乎囊括西门子公司的所有业务领域。这些投资集中于7个核心业务领域,即能源、工业与自动化、信息与通讯、交通、医疗设备、元器件和照明等。
西门子公司在华企业多数经营状况良好。全部企业产品的30%左右出口。有的公司出口比例很高,例如上海移动电话公司的产品50%出口海外。
谈到中国“入世”对于西门子公司的影响,魏先生说,尽管中国尚未“入世”,但我们在华企业已经面临全球竞争。例如,电气(发电、输电)业务已经面对ABB公司和GE公司的竞争。电信业务则面临NOKIA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入世”对于我们的竞争环境没有大的影响。
四个问题成为考虑重点
概括起来,上述6家著名跨国公司今后在华发展的考虑有如下几点:
(1)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看好中国“入世”前景。
(2)搞好现有投资企业的经营。对于中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造业项目进行新投资比较谨慎。
(3)积极准备进入服务业领域。随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进入服务业,发挥本公司竞争优势。
(4)真正融入中国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中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新阶段正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也在大幅度调整。有继续加大制造业投资的,有加大在华采购力度的,有钟情于基础原材料的,有热衷于高新技术产业及研究开发的,有积极投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有改绿地投资为短平快并购的。
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入世”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欲努力变成“狼”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是埋头创新、是联手共舞、是大鱼吃小鱼?但无论怎么说,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将成为各国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的平台。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1年10月18日第二版)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