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外消费者把家门口的便利店称为“我家的冰箱”,甚至有人说,“有个便利店,不用娶老婆”。但绝大多数北京人现在既没有这种“冰箱”,也还必须得“娶老婆”——80至150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北京仍属于稀缺的业态。记者今天从市商委召开的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国际研讨会上得到消息,未来三年内,北京将大力引进和便利店一样尚未发展的业态,其中包括shoppingmall(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物流、专业店、折扣店及自由品牌店等等。这个长长的引进名单不能不让人感慨,北京商业业态的空白实在太多。
“从家到便利店最多步行5分钟,你能想得到的生活服务这里都有。”这是市商委对外合作处处长王丽华的描述。她说,在便利店不仅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而且还可以洗衣、寄包裹、复印甚至代办存款,从不关门的便利店能让你在半夜三点仍能买到加热好的热狗。这里商品品种少而精,全部商品都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在北京,这种便利店的替代品是一些类似夫妻店的小杂货铺,但无论是经营环境还是服务水平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除了便利店,物流配送的发展程度也尚未满足北京商业的需求。目前已有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物流企业对此表示出兴趣,此外,类似宜家家居的专业店、价格便宜的折扣店、以直销工业产品为特点的自由品牌店都是下一步的引进重点。
王丽华处长认为:“中国在入世后三至五年内还有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填充商业业态的空白,可以让中国企业在家门口学到更多的先进管理方式。而且,引进这些新型业态,有利于错位经营和优势互补,避免一些业态重复发展导致恶性竞争。”(记者廖雁)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