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讯在线(记者黄哲雯)今年年初,北京市曾开展过“第一印象工程”,大致内容是,为了让第一次接触成为最亲密接触,力争以细致周到的软硬件配套服务,给从火车站、飞机场及长途汽车站远道而来的人们留下一个宾至如归的最初印象。
大半年过去了,许多到过北京的外地人却对北京火车站颇有怨言。
他们最深的印象是,一下火车,人便不自觉地被扔进了拥挤的人潮中,走出出站口,一路上虽然睁大了眼睛前后左右地扫描,却始终找不到站内有任何通往行李寄存处、出租汽车站或公交车站等相应公共设施的标志。饱受旅途之累的旅客只好下意识地随着人流走,至于具体到哪儿、怎么走,只是任凭感觉和经验。
相比之下,直接乘出租车还算是方便的,若想乘坐公交车,那就得费番周折了。有没有指示牌的引导,对那些经常到北京出差的人影响还不大,可对初来乍到者或很少出门的人来说就困难多了。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先买张地图对准自己所在地的方位,然后再去跟交警打听。等到了目的地,人累得个贼死,办事和旅游的兴致早就减了大半。
北京站设有东西两个公交车站,西边的离出站口有200多米,东边的则相距半公里路光景,如果到了西边的车站后才发现自己要乘的车是在东边,拖着沉重的行李,这一来一回怎么说也要20来分钟。由于北京站建设得比较早,当初没有把一些富有人性化的设计因素考虑进去,再加上运载旅客数量逐年的不断加码,致使站前车流量陡增。为了减轻重要路段的交通负担,于是北京站把公共汽车站移到了距客流量大的站前广场较远一些的地方。然而,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却从此留下了空白,结果,让对北京充满了美好向往的外地人刚到北京站就先窝了一肚子遗憾。
另外,偌大的一个北京站广场上,居然见不到一个IC卡电话亭。眼睛尖一点儿的人,远远地望去,才能在一个挺不起眼的食品店前看到一行极不规范的“公用电话”字样。急巴巴地跑上前,才发现等着打电话的人早已围了个里外三层。
众所周知,北京站是外地人进京的第一个集散地。旅客要完成最后的行程到达最后的目的地,常要在这里换乘其它交通工具,因而,这里的配套设施完善与否、能不能体现人性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上述情景在某些人的概念中,只不过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但是,其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这关系到外地人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更关系到北京市的整体形象水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