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年前逃到中国 云南金平越南难民渴望归宿(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6日09:50 北京青年报

第一代越南难民


金平县普通的越南难民家庭

  新闻回放

  据有关资料记载:1978至80年代初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批印支难民涌入中国,共达28万人之多。中国政府紧急安置了这些难民,除了云南省外,他们还被安置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联合国难民署迅速配合中国政府开展了救援工作,从1979年底至1994年,共发放了8500万美元的无偿救援款,兴建了一系列难民生产生活急需的工程项
目。

  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记者来到云南省安置难民最多的地区——金平县进行了采访。这些难民当中有的已经在中国繁衍了后代。年轻一代的难民甚至已经不再掌握他们的母语。但是在他们身上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联合国难民署认为中国是相当人道主义的

  云南省现有四万五千名难民,他们或者生活在专门的国营农场,或者像金平勐桥乡的难民那样分布在农村。与其他国家相比,联合国难民署认为中国的难民安置方式是相当人道主义的,尤其是国营农场的难民生活状况据说十分良好。但是这些难民的国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难民署的官员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三种方式,或者自愿遣返,或者归化入籍,或者转到第三国安置。1991至1997年,根据中国和老挝政府签订的《关于遣返在华老挝难民的议定书》,3000多老挝难民分17批十分顺利地返回了家园。一些柬埔寨难民也在中国政府和难民署的帮助下自愿遣返。

  知情人士声称,像金平那样没有身份的难民只是个别现象。事实上,我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时也是依照《难民公约》规定,大多数地方都为难民暂时发放了身份证,登记了户口,使得他们能够像中国公民一样享受教育、工作和婚姻的机会。

  -难民一般靠种玉米、养猪维持生活

  攀枝花秧口村位于云南省金平县勐桥乡,全村人口200多,其中180余人是1979年至1981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逃亡到中国境内的越南难民及其后裔。这些难民以蓝靛瑶为主。村民们自己选举的村组长和副组长都是难民。

  当我们在一大群孩子的簇拥下,找到村里的副组长李团忠时,这个精壮的汉子正在磨镰刀,准备第二天上山割草。他告诉我们,村里一般人家的经济收入都是靠种点玉米、香蕉,养猪养鸡凑合着。附近农村都实行承包责任制了,难民的土地不多;李团忠家五六亩地,一年收一两千斤玉米,都是喂猪用的。并且由于附近冶炼厂的污染,今年玉米、香蕉的收成都不太好。又因为没有电,猪饲料都得手工剁,也喂不了几头。

  夜幕很快就降临了,李团忠家亮起了电灯,虽然极其昏暗,甚至看不清桌上的菜。一边吃饭,李团忠一边告诉我们,电是村里人自己凑钱发的,一共只有两个小电机,按股份点灯泡。虽然一台电机才300多块钱,可穷的人家连“一个灯泡”都点不起。李家算好的了,点了三个灯泡,还有一台黑白的17寸电视,1987年买的。隔着公路,对面的人家里也有一台,每天晚上,半个村子的男女老幼便聚集在了李家。

  -这里曾实施“难民就业”工程

  这里的难民中多数人都只是在种植园里帮工,每天收入只有十块钱。

  第二天早晨,我们见到了村组长李文。他才26岁,也是瑶族。李文一年只能挣千把块钱,包括种地和打临时工,要养活这个三口之家并不容易。他是村里走得最远的人之一。1993到1995年期间,他曾经在昆明的一家制鞋厂打工。他说,是民政局的人带他们去的,叫做什么“难民就业”工程,省民政厅组织的。金平县一共去了20多个年轻人,试用了三个月后,每人每月工资是105块。厂里80%都是难民,来自金平、河口、马关、富林、麻栗坡、西畴等五六个县,1993年共有100多人,1994年达到200多人。因为经营不善,厂子1995年就倒闭了。李文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金平。

  -人均年收入少于本地居民

  桥头街边村所属的桥头村委会管辖着13个自然村,其中有6个是难民村。据村委会主任陆正勇介绍,本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是800多元;难民土地少,比如桥头街边村,人均占有土地2亩,是本地人的1/4,打工收入也比本地人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而且,由于难民们没有土地承包权,本地人常常与他们争夺土地,这种情况下只能请乡里依据有关管理办法进行调解。

  21岁的李小河,十五六岁就和李文一起去了昆明做皮鞋,回来以后呆了一两年,1999年又去了弥勒县彩色理石厂打工。这也是一个“难民就业”工程。他说,在那里,难民工人一个月只有三四百块钱。厂里23个工人,难民有7个。李小河在那家工厂干了一年,应该得到的工资是三千多,但至今还只拿到一半。

  -芭蕉林村还没有人上过初中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总是有一大群孩子围绕在我们身边,尤其是摄影师身旁。李文说,村里大多数孩子只读到小学三四年级,中学学费太贵了,第一个学期就要花四五百块钱,因此村里至今还没有人读过中学。

  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原本是秧口村附近的难民小学。一年学杂费虽然不多,但也得40来块钱,对境况不好的人家已经是咬牙坚持了。只有一年级、一个老师,老师不会说普通话,用方言教学,一年级基本的汉语拼音便不教了。即便如此,这所小学也不能维持,今年就要被撤消。孩子们只有到4公里以外的小马店小学去上学。几岁大的孩子,4公里坎坷的山道,路途遥远,来回不便,伙食费又要增加。

  至于上中学,大家摇头笑着说不可能。乡里虽然有一个勐桥难民中学,是联合国难民署拨款修建的,难民孩子入学也得达到一定分数,学杂费也一样,一年大概三四百块。据乡干部介绍,学校里难民孩子有40个,占全校总人数的8.6%,远低于难民占全乡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在桥头街边村,我们遇上了一个叫杨玉梅的女孩,13岁,在乡里的中心小学读六年级。这或许是采访中我们见到的最有“学生气”的孩子。她说,自己就读的班级有30多个人,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期末考试平均功课有80多分。杨玉梅想上中学。

  -难民主要是瑶族和壮族

  有关官员声称,虽然难民已经在我国生活二十余年了,但目前尚未出台一部关于难民管理的成文法规或条例。

  勐桥乡原称难民管理区,近几年才改称乡,金平县的难民主要都生活在这里。乡里设了一个难民助理员,专门管理难民事务。难民们也有自己的户口登记,据统计,全乡共有难民村19个,572户,2965人,主要是瑶族和壮族,也有苗族、彝族、哈尼族和汉族。

  秧口村的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却能自力更生建立起一个小小的水电系统。在到达秧口村的第二天上午,我们随两位村组长爬下800米深的谷底,查看他们村仅有的两台小电机。电机300多块钱一台,而“拉大电”一户人家就得出800块钱,他们用不起。电机有专人看守,给的报酬就是允许他家免费点一个灯泡。水管则是联合国难民署80年代的时候援助修建的。

  -二十年中开展了一系列救援工作

  据有关资料记载,1978至80年代初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批印支难民涌入中国,共达28万人之多,其中91%的逃离者是华裔。中国政府紧急安置了这些难民,除了云南省外,他们还被安置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联合国难民署迅速配合中国政府开展了救援工作,从1979年底至1994年,共发放了8500万美元的无偿救援款,兴建了一系列难民生产生活急需的工程项目,比如我们在攀枝花秧口村看到的灌溉水池、饮水系统、勐桥难民中学等。由于难民署特有的救急原则,到了1994年大多数难民已经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后,援助工作便主要采用了周转金的方式,也就是说把无偿拨款变成了贷款,并且确认贷方有能力按时还贷,把归还的贷款转化为新的投资,以促进难民生产自救的能力。1994至1999年,这一笔资金总额达780万美元。

  我们前面提到的李文及其他难民曾经工作过的制鞋厂和彩色理石厂,便是用难民署的周转金兴建的。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杨治宜-摄影/杜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