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晓燕)冬季将至,能够减少大气污染的地热供暖方式成为新宠。有关方面透露,目前本市利用地热供暖的单位已达20个,供暖面积将近40万平方米。
据了解,这些单位主要分布在小汤山地区和北京东南城区,包括北京站、广渠门和劲松等地。自八十年代起,他们陆续开始利用地热供暖,由于采用24小时不间断供暖方式,一般室内温度都在18摄氏度以上,最长的已连续供暖15年。东城区禄米仓地区某部队大院的一 眼地热井已使用10多年,出水温度达60多摄氏度,不但解决了5万多平方米的供暖问题,住户还可以24小时洗热水澡。更重要的是,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会像燃煤锅炉那样污染大气。
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本市正在使用的地热井有103眼,年开采地热水880.24万立方米,所含热量相当于本市每年减少燃煤7.5万吨,相应地减少100多个燃煤锅炉,每年减少向城市大气排放粉尘753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7300吨,减少灰渣1.3万吨。不仅如此,地热供暖的成本也比较低廉,只相当于燃煤的1/2、天然气的1/4,使用起来价格十分划算。
然而,现在本市利用地热供暖的面积还不足热力供暖的1%,发展速度只是近邻天津市的1/20。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供暖方式落后造成的。以前供暖时或是将地热水直接送入供暖管道系统,或是经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但都是一次性利用地热水,浪费比较严重。拿一口可以供暖5万平方米的井来说,每天至少得白白排出1000立方米的水,非常可惜。所以,地热供暖方式一度被限制使用。
如今,为治理大气污染,有关部门专门研究了对策,将回灌、热泵和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运用于地热供暖,弥补了先前的不足。眼下,崇文区郭庄北里打出的地热井即将投入使用,而北京大学内刚刚打出的3100多米深的地热井也进入了后期抽水试验。有关方面透露,本市已针对地热供暖做出规划,今后要在丰台镇、望京新城和立水桥沿线发展3个集中供暖区,范围逐渐向西北城区扩大,10年内使本市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