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令国内旅行社同行深思的对比: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不及美国旅游集团运通公司规模的1%,中国7000家旅行社年营业收入总和(近400亿美元)不抵运通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
另一条更令国内旅游企业关注的消息:世界旅游业“巨无霸”美国运通不久前宣布:在广州设运作中心,并将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择一成立中国区总部。与此同时,日本交 通、竞技等国际知名旅游企业也秣马厉兵,或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或展开市场调查,首选地不外乎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
专家认为,入世对申城旅游业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但开放不足的旅行社行业将直接面临冲击,“小舢板遭遇航空母舰”很可能成为不久将来的真实写照。
记者日前从市旅游委获悉:我国已承诺,加入WTO后,符合条件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政府指定的度假区和北京、上海、广西、西安等地与中方合资经营旅行社;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商控股;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除了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外,允许直接经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全部交通、旅行和住宿服务,可以经营中国公民国内旅游业务和中国境内的旅行支票兑现服务。
对于仍在期望国家政策“保护”的旅游企业而言,对于热衷建筑“区域壁垒”的地方主管部门而言,直面挑战已不容回避。看西方,国际旅游集团麾下的宾馆、交通、景点、培训学校,连成了“一条龙”的接待体系,凸现出品牌、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反观我国,旅游企业与相关行业各自为政,规模太小,绝大部分处于“摊贩式”经营状态。以本市为例,450家国内旅行社和40家国际旅行社中,多数中小旅行社只能以“小、散、弱、差”四字形容。一旦旅游业对外资全面开放,跨国旅游集团通过高薪、培训等利益诱导机制,吸收熟悉国内市场的营销人员加盟,那么,目前国内旅行社倚仗的人才优势也将荡然无存。更令人着急的是,我们应对挑战的经验不足。据悉,根据《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全国只有8家合资旅行社,本市至今还没有一家。当外资准备停当长驱直入时,我们还拿不出还击的招数。
当然,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丁季华教授认为,入世后的竞争,固然会使国内相当数量的旅行社招架不住,但也会有一部分旅行社在竞争的考验中壮大。因为入世后资金渠道将变得畅通,长期困扰旅行社行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会随着国际投资、世界银行贷款、国际基金的涌入迎刃而解。当务之急是抓住契机,消除自身结构型的障碍。专家强调,唯有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并整合“小舢板”,或打造“航空母舰”,或组成“联合舰队”,据悉本市一些大型旅游企业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如春秋探索“批发商~零售商”两级经营新业态,上海国旅铺设“本地~本国~国际”三级网络。
专家还建议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手段,在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强学习,开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链接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格局。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