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李汉魂将军夫人吴菊芳捐建的“菊芳楼”落成,广东儿童教养
院200多校友来到曲江沙园小学,重温旧日时光和“院长妈妈”的关爱
特约通讯员 黄秋耘
本月2日,久违的秋阳露出了笑脸。曲江县犁市镇沙园小学热闹非凡,
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来自美国、台湾、香港及珠三角等地的广东儿童教养
院校友会的200多名校友欢聚 一堂,热烈庆祝菊芳楼暨广东儿童教养院史
料陈列室建成使用。
菊芳楼是由爱国将领、前国民党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的夫人吴菊芳女士捐
资20万元、地方出资10万元兴建的。它的落成背后有着一段故事。
收养难童2万多
1938年秋,广州一带相继沦陷,广东的政治中心转移到粤北,曲江
成了广东战时省会。同年,李汉魂将军被任命为国民党广东省主席,夫人吴
菊芳被派任广东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目睹战区儿
童颠沛流离、亲人失散,吴菊芳心痛不已。在她的努力下,广东省成立了战
时儿童训练团,地址设在曲江县犁市沙园村。从此,一批批从沦陷区抢救过
来的难童被送至沙园,获得了新生。1939年8月,训练团更名广东儿童
教养院,吴菊芳亲任院长,并相继在连县、仁化、南雄、乐昌等地办起了7
个分院,学生总数近8000人。在办院的7年里,儿教院共收养难童2万
多人,为战时儿童的生存和成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儿教院兼有家庭、学校、
工场、军营4种性质,接受“抗战必胜”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毕业后可择
优进入李汉魂将军创办的力行中学、师范学校、农工业职业学校学习或工厂
就业。日本投降后,儿教院各分院相继迁回广州。据一些校友回忆,吴菊芳
女土对儿教院的事业充满热情,她视难童学生如亲生子女,被学生们亲切地
称为“院长妈妈”。当年的难童学生,如今已成为有用之材,不少还成了专
家、学者、作家、教授。如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麦崇楷先生,著名书
法家、孙中山先生副官张猛夫人潘景晴女士等。对于这段历史,吴菊芳女士
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园丁而已,当年和一群志同道合者联手耕耘,功劳
是集体的。”
母亲遗愿儿子完成
解放后,吴菊芳女士的义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她也向有
关方面表达了在儿教院的旧址重建沙园小学的愿望。1998年秋,她亲笔
致信韶关校友“我准备捐款20万元建楼房,也希望诸学弟能给予支持和出
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楼房未能动工。1999年12月,吴菊芳女
士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同时也为了圆九泉之下
吴菊芳女士的心愿,2000年6月,李汉魂先生的儿子李浩博士来到沙园
小学实地考察。同年11月,沙园小学“菊芳楼”破土动工。位于菊芳楼二
楼的广东儿童教养院史料陈列室珍藏着大家在儿教院生活时的用具,如草鞋
、蚊帐、纱帽、木杓、油灯以及铜钹等,显示了当年的时代特征,具有较高
的历史价值。此外,还陈列着校友的名单、学习记录册等,这无疑是一笔不
可多得的财富,也是一个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李汉魂长女忆当年
亲自参加这次盛会的李汉魂将军的长女、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李浈博士已
年近7旬,但思维敏捷,谈吐自如,颇具学者风范。今天的团聚让她激动不
已,她称这是一次家庭的大团圆。她清楚地记得,最后—次到沙园儿教院是
1943年。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离开沙园已近60年了,这次是借到
广东、福建等地讲学的机会故地重游,所见所闻,变化甚大。她回忆道,先
妣一生对教育很重视,在她8岁时经常带她到儿教院,指着学生对她说“这
些都是我的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为表达对山区孩子的
关心,落成仪式那天,李浈女士捐资2万元用于沙园小学的建设。众校友也
纷纷解囊,为山区教育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古稀难童欢聚一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来自五湖四海的儿教院校友大
都是白发苍苍的古稀之人,半个世纪之后在旧址的重聚让他们重温着旧日时
光,喜庆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他们唱呀、跳呀,沉浸在每一个重聚的细节
,共同追忆那段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子。今年已83岁的潘景晴女士按捺不
住激动,写下“博爱”两个苍劲有力的字,以此表达对“院长妈妈”的怀念
之情。当校友用小号吹奏《义勇军进行曲》时,激昂的旋律引起了大家的共
鸣,大家齐声高歌,歌声仿佛把大家带回了那烽火连天的苦难年代。在吴菊
芳女士亲笔提名的“幼幼亭”旁边,李浈女士还与韶关市副市长杨春芳一起
挥锹,种下一株生机勃发的小叶榕。
“八年离乱尝沾浴浈江武水,千载业绩溯启蒙沙园莲塘”,这副镌刻在
“幼幼亭”里的对联;不正是对吴菊芳女士的最好评价吗?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