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坐落在河南省夏邑县城边上的某乡党委、乡政府办公大院,若无门楼上几个大金字提醒,肯定会被人误认为一处古迹或度假村。占地近10亩的院落内,不仅草坪、花坛、喷水池和拱桥一应俱全,而且营造了坐北朝南的宫殿式5层办公大楼,威严气派。被涂成宫墙红色的墙壁,拾级而上的台阶,布置考究的休息平台,两扇钉满城门钉的巨型木门,高高在上呈圆拱型宫门状的办公楼大门,以及风格独特的白色石栏杆装饰———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无法与一个只有3万多人的小乡“衙门”联系在一起。难怪当地农民都说:“到乡政 府大楼办事总觉胆颤心惊,低人一等”。更与这气派的办公大楼不协调的是,该乡教师的工资竟然不能足额发放,且欠有不少外债,不久前乡里的一辆小车还被拿去抵债。
其实,时下一边大肆举债,一边却大兴土木,甚至到当地百姓饭碗里扒拉银两的主儿,又何止夏邑县的这个乡一家?曾被《焦点访谈》报道过的东北某县检察院,不就硬是靠“罚款”盖起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和宿舍楼吗?更有华东某省的一个县级市征地数百亩,修建起了现代时尚的办公设施,据说由正门而入到主办公楼,开汽车也要数分钟的时间。其声势之大,建造之豪奢,可见一斑!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地方的党政首脑对“修衙”之事如此热衷?且在“修衙”问题上如此精诚团结,目标一致,有条件要“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修”呢?这肯定有说不尽的“好处”在其中。
其一,在某些为官者的心目中,自己“衙门”的气派雄伟与否,与自身的“面子”、“身价”紧密相联。试想,就一个地方而言,若“四大班子”都挤在狭窄的房子内办公,外人岂不要对当地的头头脑脑下看一等吗?
其次,“衙门”之气派与否,还是“当家人”之“能耐”甚而“政绩”的象征。故“修衙”务必宏伟气派,造型务必高雅别致。
其三,“修衙”乃为官者自谋财路之途也。试想,诺大一个“修衙”工程下来,能赢得多少发财的“商机”?能照顾多少方方面面的关系?工程规模愈大,“商机”愈多;项目造价愈高,“实惠”愈丰。如此这般,一些地方“衙门”盖起来,干部却倒下去,岂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一定时期内既是衡量我们干部操守的标尺,更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如今,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适当改善办公条件,本也无可厚非。可是若像夏邑县的这个乡“打肿脸充胖子”,大兴土木,修衙建舍,在当地群众中会赢得什么样的口碑?党和政府形象又怎么来维护呢?(周士君)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