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在宗教学研究者们都在讲宗教对话,世界宗教中信教人数最多的天主教的教廷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何光沪:罗马教廷是倡导宗教对话的。梵蒂冈第二次公会议之后,它设立了专门的官方机构,分别推动与新教各派和东正教的对话,与非基督教的宗教(如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印度教等)的对话,与非宗教世界(包括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虽然教廷内部 或教会上层也有保守主义,但是,对从伽利略到十字军等历史事件的道歉,还有这次对中国人民的道歉,都是史无前例的。
问:你翻译介绍的《全球伦理》,是由天主教著名人士促成的,它是不是宗教对话的一个成果?为什么宗教问题最后归结到伦理问题上了?
何光沪:“全球伦理”运动可以说是宗教对话的一个成果。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四百年,展示工业成就和各种新技术产品,以促进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当时有些基督教人士认为,世界的成就和联合,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应在精神方面有所推进。他们努力筹划,在博览会期间召开了“世界宗教议会”,世界上不同的宗教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也是史无前例。1993年,一些人士为纪念那次议会,提出召开第二次“世界宗教议会”。天主教人士孔汉思、斯威德勒等人认为,会议应该有实际成果,即针对现实需要发表一个宣言。当时冷战结束,旧的世界秩序已经打破,新的世界秩序和世界和平需要一种共同的伦理。用孔汉思的话说,“没有各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各宗教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的和平。”因为很多冲突和战争都与宗教有关系,所以需要进一步推动宗教对话,寻找一种各宗教都可认同的伦理。
问:这是一种什么伦理呢?
何光沪:这不是什么新伦理,而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伦理。因为在各宗教、各民族和各大文明的传统里,本来就有一些共同的伦理。各种宗教的诫命里都包含一些伦理道德内容,比如佛教的五戒、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十诫中都包含“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等。“全球伦理”的倡导者们邀请了不同宗教、不同伦理集团的代表和学者一起反复讨论,写成草案,再向各大宗教的领袖和学者征求意见、多次修改。1993年9月“世界宗教议会”在芝加哥开会时,共有世界上不同宗教和教派的6000多人参加。大会经过辩论和讨论,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主体内容包含一项“基本原则”——每一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四条“不可取消的规则”——不杀人,不偷窃,不奸淫,不说谎。根据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各宗教各民族都认同的这些古老规则,宣言针对现代的情况提出,“不杀人”意味着要倡导尊重生命和非暴力的文化;“不偷窃”意味着要建设公正合理的经济制度;“不奸淫”意味着要在男女之间建立平等伙伴的关系;“不说谎”意味着政界、商界、传媒等人士要对公众诚实,不能隐瞒真相,滥用权力误导民众。
虽然“全球伦理”运动与天主教有一定渊源,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宗教色彩,甚至脱离了任何一种宗教立场,而是从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角度来推进了。(施武)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