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菜农使用剧毒、禁用和国家限制类农药,都是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但菜农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早已经被证明是一条绝路:西安北郊和长安县的菜农几年前就因此吃了大亏,其一度引以自豪的莲菜和韭菜,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踢出了市场。
污水灌溉莲菜“铅”超标
西安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探应,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每个买菜者都希望买到无公害蔬菜,菜农如果对市民不负责任,最终受害的只能还是自己。他举例说,西安北郊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莲菜生产基地之一,市场上卖得也很好,但后来因为菜农图省事用污水灌溉,最终使莲菜中的“铅”等物质含量过高,不久就被市民冷落一边;长安一度因为盛产韭菜而著名,后来菜农为治理病虫害在韭菜地里打孔,用“3911”这种剧毒农药溶液灌溉防虫,不仅韭菜不好吃、农药残留超标,而且连地里的土壤农药含量也非常高,结果自倒了牌子,西安的菜贩子再也不卖长安韭菜了。长安菜农即使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好韭菜,也不敢说是长安的。
蔬菜“品牌”化菜农唱主角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市场上供菜农选用的无公害、低毒高效类等各种农药有几十种,但在实际施用中,菜农仍习惯用高毒(高浓度)、剧毒农药,以降低成本。菜农们说,配制一桶农药(小型喷雾器每桶装约30斤水)用15毫升高浓度农药就足够了,但用无公害类、低毒高效类农药至少需要45毫升,费事又费钱。
针对这种状况,省农药管理检验所人士认为,菜农应该成为无公害“放心菜”的主角。要确保“菜篮子”里装的是“放心菜”,根本出路在于从源头抓起,改变农民的用药习惯,但同时要确保菜农的既得利益。必须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变成菜农们的自觉行为。同时全面推行蔬菜的“品牌”化,使新出现的产销一体化的蔬菜经营公司、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实现无公害蔬菜的品牌附加值,让菜农尝到甜头、有利可图。
有关资料表明,北京、杭州等地已制订了统一的“无公害蔬菜”标识样本,核定编号,无公害蔬菜因为有这种特殊的“身份证”而身价升高,菜农与菜贩子既得利益比以前还有所提高。据了解,西安市“菜篮子”产值占了第一产业的半壁江山,已成为西安市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和重要支柱。西安在远郊地带发展的20000亩以上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该地区一个品牌,但还需要进一步形成规模化生产才能真正产生较大社会效益。(记者雨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