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严桦)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酝酿已久的“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已经具备2002年开工的条件。
开工以后,经过6年到7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将可以逐步发挥效益,造福人民。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介绍,经过近40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和论证工作,“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为东、中、西三条线,东中两条线一二期工程预计投资1810~1860亿元,2010年前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包括节水、水污染防治、地下水限采、制水与配水、分年度提高水价以及改革水资源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系统工程。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新世纪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张副部长表示,“南水北调”论证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确定了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其次,以“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为依据确立了调水工程规模。这一规划范围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七省市。第三,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确立工程“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形成北方地区的大水网。第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张副部长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改善水资源调整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兴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供水有保障、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北方地区地下水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自然水问题,改善当地农村饮水的质量。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