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航引进的上海首架公务机日前已正式对外经营,但在它迄今为止接待的客户中,“清一色”是外国企业,如福特公司、雪铁龙公司等。为了吸引国企的“眼球”,上航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印制了数千份小册介绍上门,但反响冷淡。看来,在国外飞得火热的公务机要在上海“扎根”,还得经历一段必要的培育期。
外国大公司的“头头脑脑”之所以青睐公务机,最看重它可随心所欲地飞行,能按照 自身意愿决定起飞时间与飞行航线,不受航班时刻的约束。客户无需花精力在机场验票、通关和候机,甚至可开车到飞机舷梯旁,直接登机。飞抵目的地后,也不必去争领行李。如果想临时改变行程也不要紧,飞机会在机场等候。尤其对那些企业高官来说,不会泄露行踪,还可携带机密材料或敏感物品。
公务机飞行好处多,收费也不菲。据悉,上航公务机飞行每小时收费2.5万元,此外还收取飞机在机场的起降费,一个起降2000元。假如要在多个城市间“连轴”飞行,客户还需支付相关地面费用与机组过夜费等。
对公务机飞行来说,上海仍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上航预计两年内再引进两架公务机,东航、海南航也积极启动了公务机计划。中国加入WTO后,会有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将“触角”伸入上海。这些外企高官已养成了乘公务机的习惯,到了上海仍会如此,上海公务机市场前景看好。相比之下,众多国企对公务机“敬而远之”,恐怕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而工作效率要求不高、企业形象意识不强,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记者 刘珍华)
   订阅社会新闻短信 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