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蕴)我国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获突破性进展。二医大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昨天宣布,由小儿心血管专家孙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创小儿先心病的三维超声标准剖视面方法,使三维超声心动图这一原本“养在深闺”的实验室新技术,能在临床上“大显身手”。这种独创的诊断新方法,能为小儿复杂型先心病提供早期、准确的解剖诊断,对降低婴幼儿心脏手术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在儿科疾病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每年有10至15万的出生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复杂型先心病患儿占了将近一半,而他们中的50%又常会因解剖判断不准确、早期纠治不及时而死于婴儿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课题“小儿复杂型先心病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研究”,针对小儿心脏组织的超声学特征,首次在临床上较大规模地对正常小儿、离体猪心、离体先心病病理标本及复杂型先心病患儿的心脏进行二维超声信息采集及三维超声重建、剖切等研究,为复杂型先心病提供了较二维平面诊断更形象直观、确切的三维空间诊断新方法。
该课题的关键之处是:摆脱了目前国际上对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仅停留在对某一疾病、某个现象单独评价的现状,提供了一种系统、规范的剖视诊断方案,尤其为主要以多种心内结构畸形及相互间的异常空间结构组合为特征的复杂型先心病的超声三维剖析提供了一种规范合理的方法。这一规范的建立和采用,使临床实践从此有章可循。
与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心导管造影术、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相比,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心导管造影术虽技术可靠,但空间分辨率有限,其创伤性操作常使患儿无法耐受;而二维超声心动图虽能无创性地诊断先心病,但有图像视野窄、须由操作者进行三维空间想象等限制。具有三维信息获取、任意切面剖视及三维动态显示功能的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既无创,又摆脱了二维的局限性,为先心病术前模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该课题另有两大“亮点”:一,首次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无创伤评价中的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估;二,首次将ROC图像分析法运用到小儿复杂型先心病三经胸维超声系统研究的统计分析评价中。
   订阅社会、娱乐新闻短信 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