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在加快发展中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主要探索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法律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法律素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内涵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论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已经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诸素质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全面发展。素质是一个个具体人的智力的综合表现。涉及到人的素质,可以划分为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在个体诸素质方面,民主法制意识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人的法律素质应当是个体诸素质方面的题中应有之意。因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也就成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理性反映,它是包括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因素和思想观念形态的全部精神生活现象的总概括,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层次上看,法律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法律意识。而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条件,它不仅包含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律意识,还包括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所以,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法律素质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国民素质、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时,要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要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习惯。对于一个法治社会来说,法律不应当仅仅写在纸面上,也不应当仅仅表现其由国家机器所保证的强制威慑力,而应当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在基本品质和个人修养的一个基本方面。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个体诸素质方面”要靠教育培养,也要靠法制的引导和规范。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四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四五”普法工作的目标是实现由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转变,各项事业的管理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正是通过实现这“两个转变”,达到提高人的法律素质进而提高人的“个体诸素质方面”的要求,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打好法制基础。因此,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我国全民普法已经走过了近16年的不平凡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正在开展的“四五”普法,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实际需要,是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的需要。通过继续学习宣传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传与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将对培养公民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也将会在依法治理的实践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促进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使全体公民在法治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使他们日益提高的法律意识不断转化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法律素质,并使这种法律素质成为个体诸素质方面的有机部分。(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司法局) (汪菁馥)
   订阅社会、娱乐新闻短信 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