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香港某报如何“惑众”-评董建华遭遇“握手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03日10:45 人民网

  前不久,笔者写了一篇《且看香港某报如何“惑众”》的小文,引起些许反响。作为同行,总以为尽管观察问题的立场不同,价值标准迥异,但起码的职业道德还都是应该遵守的,因此写点文字,除了正视听而外,也有讽谏的意思。没想到,该报的确像许多朋友说的“根本是本性难移”,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接连导出一幕幕惑众的丑剧。下面就是突出的一例。

  11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到基层视察,一位市民拒绝与董建华握手。这本不是什么“令人震惊”的大事件,可这家一向“慧眼独俱”的报纸却以为抓到了“大新闻”;第二天,竟不惜在要闻版以几乎一个整版的篇幅大肆渲染,通栏大字标题是“市民拒握手特首被奚落”,简直可以与“911”美国受恐怖袭击的消息媲美。这还不够,在大字主题上的引题赫然是“全香港人都唔锺意佢”(全香港人都不满意他),还配发了几幅大彩色照片和煽情的社评。如果不细看报道的内容,谁都会以为董建华出了大丑,整条街的市民都冷脸相向拒绝与其握手。但细读之后,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围观的其他市民都与特首热情握手,“拒握”者只区区一人而已。真不知这承袭的是哪位名家的逻辑,绝大多数不代表“香港人”,极个别人却是“全香港人”的代表!真是荒谬之极。再一细想,也不奇怪,这家报纸奉行的不一直就是“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编辑方针嘛。如果他们不捡到芝麻当西瓜,借题发挥地挑动怨气,那倒是反常了。不过他们的“逻辑病”并不是天天犯、事事犯,比如,报道某些国家反美游行中火烧小布什模拟像时,他们从没做过“全世界人都要烧死他”的大标题,连小标题也没有。如果它早“生”几年,赶上里根总统被枪击的大新闻,也绝对不会引导读者接受“全体美国人都想枪毙里根”的结论。他们的“逻辑病”是“定向”犯的,目标就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董建华。

  具有戏剧性的是,就在香港某些媒体大“炒”这件小事的次日,“拒握”事件又有了更加有趣的“续篇”。被媒体“封”为“反董英雄”的当事人,突然“倒戈”成了“挺董铁杆”!这位经营小吃店的周老板,表示为前一天的举动后悔、很内疚,诚恳地说向特首道歉,不断赞扬“他宽宏大量,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好官、好特首”,呼吁全港市民支持董建华连任。他还承认以前与其他市民一样对特首有偏见,并说:“以前对董先生的印象都是传媒给我的,未亲身体会过”,“如果他下次再巡区,我会争取站在前排向他道歉,鞠躬!”“如果再有机会同他握手,握完之后我会整个礼拜不洗手。”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对这一更具新闻性的“续篇”,头天大“炒”的某报也做了报道,没像以往那样“装傻充愣”地加以隐瞒(因为各家媒体都在紧追,想掩盖也难)。但在编辑技巧方面,他们却是绞尽脑汁,大做手脚。首先,报道安排在版面的下部,不易引人注意。其次,连题带文所占篇幅仅相当于头天报道的一个标题。第三,标题做得很“艺术”:拒握手市民忽向特首道歉。一个“忽”字,让人产生“反常”的联想,好像只有周老板应该继续破口大骂董建华才“符合逻辑”。而实际上,在接受该报电话访问的人中,只有28.5%认为拒握“做得对”,57.9%则认为“无礼貌,有不满也不应该拒绝握手”。第四,“续篇”没有享受前一天的“待遇”,一个字的评论也没有。第五,周老板对董建华的称赞,虽然保留了一些,但被大大“简化”了,关于“对董建华的印象都是传媒给的”内容也没有。显然,这一“续篇”是出乎某报预料、也是不合他们“胃口”的,因此他们才这样“用心”处理,尽量“淡化”。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如果真的“客观、公正”,就应该以同样的位置、篇幅和同样大的标题来报道。按正常逻辑,第二天的标题里应该出现“呼吁全港市民支持董建华连任”的字眼。但某报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们既没有这样的心胸,更没有这样的勇气,他们心虚得很。借别人的手打董建华,他们劲道十足,轮到自己就一点气力也没有了。撇开立场不讲,作为同行,笔者实在为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脸红。难怪在最近一次有关报章公信力的民意调查中,该报被市民列在了20家报纸的倒数第三!

  当然,炒作“拒握”事件的,在香港不止某报一家。相比之下,有的报纸就坦然得多。香港《明报》不仅突出报道了“后续故事”,以“周老板向特首道歉”作大字标题,并专门配发社评。社评认为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香港的自由固然可贵,同样重要的是,香港人那种敢爱敢恨,同时善于反省的特性,是社会充满活力、多姿多采的动力来源,必须好好珍惜。其二,特首巡区,主动跟市民握手,这是亲民的做法,市民十居其九都乐意跟他握手,遇上有一位市民拒绝握手,正好说明这些围观的市民,不是官员刻意安排的。政府的做法很对,因为这样才可以让特首亲身感受民情真实的一面,这对特首施政有莫大的好处,也可以让市民有自由地表达对特首看法的机会。其三,董建华的涵养与应对经得起考验。做到“下不钳口,上不塞耳”,则上下一心之日可期。看了这段文字,相信不会有人怀疑报家“居心叵测”。而恰恰也是在前述的那次民意调查中,《明报》被市民排在了公信力第一的位置。

  “以往对董先生的都是偏见,只是传媒给我的印象,董先生是个好官,无论什么人问我,我都这样回答”。听了周老板的这句话,香港传媒界的一些朋友不觉得脸红吗?清夜扪心自问,不知心中是何种滋味。如果在广大市民眼中,传媒都成了这类“只会摸黑他人”的角色,那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吗?特别是专以“摸黑”、“惑众”为能事的某报,倘若继续顽固沿着“黑道”走下去,那么等到报馆“关门打烊”那一天,被他们教唆出坏毛病的编辑、记者们,恐怕再找“饭碗”都难啊。吴酩(人民网香港12月3日电)

   定短信头条新闻 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曾拒绝与董建华握手 香港一市民反省一夜转变态度 (2001/12/01 02:06)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商城推荐
  优雅钻饰专题
  • ISO9002质量认证
  • 钻石鉴定证书
  • 单钻链坠
  • 新款钻石女戒五折
  • 优雅之恋套件999元
  • 链牌——古典高雅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